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景氣特別報導】2014~2015年全球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台經月刊

 

【景氣特別報導】2014~2015年全球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邱達生  (2015/01/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期》

比較全球實質經濟成長率在2013年的實際值、2014年的估計值、2015年的預測值之後,可以初步解讀為:回顧2014年的世界經濟表現,基本上是持續2013年的復甦態勢;展望2015年的國際經濟景氣,則可望比2014年增溫。

2014年的全球GDP加總規模達到76.82兆美元,相較於2013年全球GDP總和,經濟成長率為2.5%。然而展望2015年的全球經濟總產值可望達到79.21兆美元,對應的經濟成長率將可達3.1%(表1)。就年成長率而言,是為後全球金融危機時代以來的新高。民間消費與固定資本形成將提供最主要的成長動能,其對2015年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分別可達1.6%與1.1%。

 

1 2013~2015年世界經濟暨相關項目成長率與貢獻率

 

如果說後危機時代開始至2013年期間,全球經濟成長的最主要障礙是債務問題,那麼在2014年相關問題雖然沒有獲得根本的解決,但是風險已然顯著的降低。例如:美債問題早由民主與共和兩黨取得妥協、歐債危機在歐洲央行(ECB)強力捍衛歐元下暫時獲得舒緩、中國正企圖以調結構方式慢慢解決地方債泡沫、日本則調升消費稅設法平衡公共債務的過度失衡。主要經濟體的債務問題隨著風險指標的下滑,不再成為焦點,也讓各國政府在財政支出上有較充分的彈性空間。因此2014年全球政府消費成長較2013年高出0.7%,提供了0.3%的成長貢獻率。而2015年的政府消費成長率相較於2014年可望進一步上揚至2.1%,並對經濟成長提供了0.4%的貢獻率。

2014年全球的貿易成長表現較2013年已經有所回溫,而根據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預測,2015年的全球商品與勞務進出口可望持續增溫,進出口平均成長率在2015年預測可分別達到4.6%與4.5%。也就是透過市場機制,有機會讓全球經濟在2015年更趨熱絡。

比較2014年與2015年全球經濟景氣情勢,除了EIU認為展望要比回顧來得樂觀之外,其他國際預測機構,諸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UN)、環球透視預測機構(GII)、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世界銀行(WB)也一致認為2015年的全球經濟表現將更優於2014年(表2)。

 

2  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

 

去除基期因素之後,雖然2015年的世界經濟景氣預期相對樂觀,但影響2014年國際政經情勢的不確定因素,諸如美國執政的民主黨在2014年期中選舉失利、歐美針對烏克蘭局勢擴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由寬鬆轉趨緊縮的時點、歐元區若有似無的通貨緊縮陰影、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的質量並重貨幣政策、中國的成長趨緩以及與鄰國的主權爭議等都可望延續至2015年。

美國、歐元區、中國、日本等四個經濟體的總和經濟規模占世界經濟的72.17%,此外透過貿易與金融連結,這四大經濟體相關的經濟政策都能夠對其他的經濟體產生外溢衝擊效果,對世界資金的流向、出口與投資布局以及匯率與利率的震盪等,都具備左右動向的能力。因此這四大經濟體的經濟表現,對全球經濟景氣的過去和未來具有絕對性的影響。

全球經濟成長固定資本形成民間消費量化寬鬆出口動能美國復甦中國調結構歐元區通縮日本安倍經濟學外溢效應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