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亞太再平衡——論「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亞太再平衡——論「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

許碧書  (2019/01/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期》

2017年9月日本安倍首相與印度莫迪(Narendra Modi)總理在新德里舉行日印領袖會談後,雙方在「面向自由、開放和繁榮的印度洋太平洋」聯合聲明中,把印度的「向東行動政策」(Act East Policy, AEP,以下簡稱東進政策)與日本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Ocean Strategy, FOIP)結合,表示將努力建立一個包含非洲的印度―太平洋地區各方利益相關者,而同年11月美國川普(Donald Trump)總統在越南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企業領袖會議時,提出以公平和互惠原則為基礎的新夥伴關係,強化所有印度―太平洋國家之間的友誼和商業紐帶,一起推動繁榮與安全,有意為日印兩國所推動的FOIP背書。

爾後川普總統上任的第一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正式提出「印度―太平洋」(Indo-Pacific,以下簡稱為印太)區域概念,揭示美國建立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願景,同時也明確地表示出美國對亞洲的戰略主軸。

由於日印的FOIP與美國「印太戰略」,雖然有相當部分範圍與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之海上絲路重疊,加上重疊國家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協國家,皆為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之創始會員國,而日印及美國的印太戰略與中國一帶一路海上絲路間存在著競合關係,正深深地影響亞太地區的經貿。

而我國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範圍也與此區域空間重疊,有鑑於此,本文擬針對日印兩國及美國的印太戰略及中國一帶一路發展策略,以及現階段進程概況做一瞭解,從中尋找可協力之處,以作為我國推動相關政策的助力。
 

印太戰略內涵及戰略方向

日本及印度所推動的都是從東亞、東南亞到環印度洋、最後通向非洲地區,故兩國推動的FOIP,包括莫迪總理在非洲發展銀行(AfDB)高峰會所公布「亞非成長走廊」。而美國國安報告所指稱印太地區則是西起印度的西岸一路延伸到美國的西岸,範圍略有不同,但皆是為了維持亞太地區自由開放、安全及成長,與中國的一帶一路相抗衡。

(一)日本及印度以亞非成長走廊願景計畫為核心

早在2008年安倍曾在印度國會發表「太平洋與印度洋匯流」,倡議美國、日本、印度、澳洲等四國防衛合作,2009年日印簽署雙邊安全合作,展開定期聯合演習、海巡工作等(表1)。2012年安倍出任首相時,推進亞洲「價值觀外交」的思想,提出「鑽石安全保障構想」(注1),明確提出「亞洲民主安全之鑽」,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夏威夷連成鑽石形網,確保西太平洋至印度洋間海上自由。這層關係直到2014年5月印度莫迪總理上任,日印兩國關係才得以從「戰略」與全球夥伴關係逐漸升級至「特殊戰略」與全球夥伴關係。

印太戰略一帶一路新南向政策區域經貿供應鏈重組基礎建設投資亞非成長走廊國際合作貿易戰略產業機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