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透析平衡計分卡精神於經濟部科技專案績效評估之發揮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透析平衡計分卡精神於經濟部科技專案績效評估之發揮

張晁綱  (2014/10/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0期》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由Kaplan與Norton在1992年提出,以學習與成長、內部流程、顧客、財務等四個構面衡量企業績效,成為績效評估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因為平衡計分卡具有全方面檢視績效成果與結合組織任務願景的特性,被進一步用於衡量公部門、研發部門的績效。經濟部科技專案之績效評估辦理,亦借重平衡計分卡精神,以指定任務、研發成果、產業效益與財務責任為構面,綜合評估科技專案執行績效,作為科技概算之決策資訊。

 

平衡計分卡的發展與運用

(一)平衡計分卡的內涵與對企業之助益

Kaplan與Norton (1992)於「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提出以「平衡計分卡」衡量企業績效後,獲得廣泛運用為衡量績效的工具。平衡計分卡由四個構面所組成(圖1),而每個構面下依範疇而有建議的衡量指標(附表),四個構面除了相互扣合之外,平衡計分卡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在於所有構面均需回應組織的願景與策略。

 

1  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各構面之範疇與建議衡量指標

 

1.財務構面

衡量企業的獲利能力、財務成長與股東價值。財務績效反應企業過去經營的成果,一般藉由營收成長與提升生產力來達成財務績效,以使股東價值最大化。

2.顧客構面

衡量企業面對顧客需要的服務做出的具體作為,包括反應時間、品質、表現與服務。顧客構面為企業策略之核心,需有明確的顧客價值主張,與競爭者有所區別、提供顧客特殊價值。

3.內部流程構面

衡量企業內部運作的流程、作業與行動是否透過作業時間、品質、生產力等過程,進而影響顧客滿意度。內部流程構面為企業為達成財務、顧客等創造價值的流程中,為了創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而在各流程維持一定水準的內部成果。

4.學習與成長構面

衡量企業面對環境變化時維持競爭優勢的能力,企業必須持續改善且忠於本身的價值,以獲得成長。企業可由良好的策略執行能力、策略科技能力與合適的企業文化,建構足以展現內部流程的經營環境。

而平衡計分卡所著重的平衡在於:(1)短期與長期目標的平衡,企業不宜過度重視短期目標的達成,而忽略經營長期績效的重要性;(2)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的平衡,企業除了財務成果外,非財務之指標往往是創造長期績效的重要項目;(3)落後與領先指標之平衡,企業經營過程中並非所有成果均是立竿見影的,部分領先指標可提前預告一定期間後之效益;(4)外部與內部之平衡,企業除了重視外部財務、顧客之成果外,亦需衡量內部流程面、學習成長面是否為有助企業經營的環境。

平衡計分卡科技專案績效評估研發成果產業效益財務責任政策工具自主管理專家審查願景對齊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