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國際能源爭奪方興未艾——中國能源布局之啟示
顏君聿 (2006/10/13)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0期》
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發展經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及精神需要,能源消費增長是必然之趨勢,尤其是身為一個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薄弱且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與能源需求有著強大的依賴關係。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從1978年的5.7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億噸標準煤,短短20幾年間能源消費總量增長約近三倍。未來20年,中國能源發展面臨著人民對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的雙重要求,能源發展戰略需作出重大調整。
中國能源需求問題
中國在過去30年間,石油需求量平均年成長率為6%,位居全球之冠,但由於其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等原因,在能源方面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石油資源之持續供應存在著極大壓力。此外,中國石油產量成長有限,2020年預計為1.8至2億噸,然後逐漸下降。雖然該國煤炭資源較豐富,但探明程度仍屬偏低。
以能源總體及分類項目之供需概況觀察(如附表所示),中國總體能源生產量自1992年開始即無法自給自足,雖然煤炭、天然氣及水力發電等能源領域尚可稱自給自足,但在石油領域方面,已於1993年開始成為淨進口國。而國內石油之供需缺口更是逐年增加,由1993年的0.03億噸標準煤,增加至2004年將近2億噸標準煤的不足。
附表 中國1978年至2005年能源生產及消費量
此外,國際能源總署(IEA)於其最新(8)月分「石油市場報告」中上調了對中國今(2006)年能源需求之預測。美國專家認為,中國能源需求之增加,將使已陷入緊張情勢之全球能源供需關係變得更加緊繃。該報告將中國每日石油需求預測量,從兩個月前預測的每天696萬桶調升至705萬桶。IEA做出此一修改之主要因素,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導致其對燃料油之需求增加。IEA更預測2007年中國石油日需求將增長5.5%,並將日需求量預測調升至744萬桶,其石油需求預測調整幅度位居各國之首位。根據IEA預測,2020年中國石油供需缺口將達2.5億噸,屆時對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將高達60%,而2030年時更高達74%。
隨著石油消費量增加,中國將受石油資源之約束而需要大量進口以滿足國內需求,石油供應大多依賴其他國家進口,導致對國際石油市場之供需關係產生一定的影響,更突顯出中國能源供應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準確把握石油安全國際形勢,樹立切合實際之石油安全觀,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建立石油安全緊急應對機制和預警機制,並參與能源國際合作以提高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是中國政府和相關企業所面臨之重要問題。
中國能源需求、石油消費、能源政策、十一五規劃、國際能源合作、能源安全、非洲能源布局、能源多元化、全球能源戰略、台灣能源策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