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氣候、衝突與回應:展望全球永續議程下的亞太糧食體系
陳宥喬 (2023/02/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2期》
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的關係相互牽連,本文歸納主要國際組織論述與呼籲糧食體系相關行動,有幾個面向特別受到重視,包含:(1)支持有效率的生產與貿易,減少市場扭曲與出口限制措施;(2)強化市場資訊的透明度,透過如AMIS管道維持各方資訊交流無虞;(3)持續促進創新與農業科技的發展,以應對氣候變遷、動植物流行疾病等長期挑戰;(4)擴大針對糧食體系轉型的投資,讓糧食體系更加具備適應氣候、衝擊與經濟危機的韌性。
極端氣候、俄烏戰爭導致強權關係緊張、供應鏈重組擾動全球糧食體系的穩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估計,2022年全球糧食進口額攀升至1.94兆美元的歷史新高,較2021年增加10%,這對於全體人類取得充分且安全的糧食需要更多的集體努力,也成為國際組織當前面臨的優先工作項目。
本文以APEC為主軸並旁及其他國際組織,帶領讀者理解當前亞太地區糧食體系的進展,從哪些面向回應來自氣候變遷、COVID-19疫情及地緣政治之衝擊。首先回顧2022年APEC在糧食議題之趨勢,並透過幾份重要文件深入介紹公私部門的立場。第二部分將視角轉移至其他國際組織在糧食安全議題之行動和立場,以WTO、G20與UN COP27為例。最後,就美國為2023年APEC主辦經濟體,本文解析美國現階段於全球糧食危機的情勢,在不同的國際建制扮演主導的角色,展現美國的政策偏好與影響力。
檢視2022年糧食安全部長會議主席聲明重點,以支持糧食安全及貿易便捷化、改善生計與福祉、推廣自然資源與環境之永續性、增強農糧部門中的創新與科技,以及平衡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影響等行動呼籲,為議程所關注的面向。
回顧APEC 2022年在糧食議題之趨勢
2022年APEC在糧食安全領域之主要工作為制定「邁向2030年糧食安全路徑圖執行計畫」(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Food Security Roadmap Towards 2030),由糧食安全政策夥伴(Policy Partnership on Food Security, PPFS)負責撰擬。2021年通過「邁向2030年糧食安全路徑圖」(AFSR 2030),為回應未來十年APEC地區內的糧食安全挑戰,將未來糧食體系的發展區分成數個關鍵行動(key actions)領域,分別為數位化與創新(digitalization and innovation)、生產力(productivity)、包容性(inclusivity)、永續性(sustainability)及公私部門夥伴關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PPP)。因此,此份執行計畫以2021年路徑圖的架構為基礎,進而制定具體的個體與集體行動以及檢視程序,作為2030年前APEC經濟體實踐各項糧食安全子目標的參考行動綱領。
氣候變遷、糧食安全、供應鏈韌性、永續農業、糧食價格、俄烏戰爭影響、糧食體系轉型、氣候調適策略、糧食貿易、APEC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