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培養國際化、創新及具韌性的中小企業——檢視APEC中小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陳威仲 (2013/02/05) 《台經月刊第36卷第2期》
由於中小企業與經濟穩定以及就業安全緊密連結,故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工作深受各國重視,在APEC交流的議題之中,皆具有重要角色。在亞太區域,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0%以上,並提供超過六成的工作機會,而占約總出口值的三成。根據中小企業白皮書,2011年台灣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家數的97.63%,提供的工作機會占全部就業人數77.85%,達833萬人,內銷及出口值則分別為34.51及16.29%。由數據可知,不論國內外,中小企業是提高就業及經濟發展重要的雙引擎,並與區域經濟成長、整合息息相關,此特色使中小企業在後金融危機時期,追求經濟、就業雙成長的風潮下,益發顯得重要。
然而,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制於若干因素,包括:經濟規模、經營管理技能不足、籌資管道欠缺及國際化程度低落等,相關產值以及與國際貿易接軌的程度,與其龐大就業人數及占企業家數比例相比,落差甚大,有待政府及國際社會積極的輔導及協助。
中小企業對經濟政策的另一項重要性,來自於對推動包容性成長、提升婦女經濟參與,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影響。這些社會安全議題,對追求持續、強勁經濟成長的亞太各國而言,是確保經濟成果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達到社會公平、避免環境及貧富差距等負面影響的首要課題。也因此,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對於提升中小企業的營運能力、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具有高度共識。例如: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的談判中,中小企業專章領先其他議題,率先在第12回合達成共識。各國政府承諾將積極輔導中小企業,提供企業主有關TPP的資訊,促進對TPP內涵、架構及運作的了解,以提升中小企業發展及對TPP的支持。APEC對中小企業亦長期耕耘,相關工作主要由APEC中小企業工作組(APEC'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orking Group, SMEWG)負責推動。
APEC中小企業的沿革及工作框架
1995年2月APEC成立中小企業工作小組的前身─中小企業政策階層工作小組(Ad Hoc Policy Level Group on SMEs, PLGSME),旨在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並創造更開放的貿易及投資環境。2000年APEC中小企業工作小組正式成立,並受經濟暨技術合作指導委員會(SOM Steering Committee on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SCE)指導。
為提升中小企業發展及APEC的相關工作,中小企業工作組採納許多框架文件擬定其任務,這些文件並獲APEC部長採認,包括:1997年的「中小企業活動框架」(Framework for SME Activities)、1998∕2002年的「中小企業發展行動整合計畫」(Integrated Plan of Action for SME Development, SPAN)等。2008年在祕魯擔任中小企業工作組主席期間,首開各論壇風氣之先,導入以每四年為一期擬定策略計畫(Strategic Plans)的方式,凝聚APEC各經濟體意見,協調整合APEC對中小企業的行動,並完成第一期策略計畫,自2009年起執行。2009~2012年策略計畫共臚列五大優先領域,作為政府協助中小企業,提升政策便利的方向。2009~2010年在新加坡擔任主席期間,再依據祕魯所提出的策略計畫,發展出計畫指標(Project KPIs)及中期指標(Medium-Term KPIs),利用量化工具評估各經濟體計畫與優先領域的相關性,並要求各經濟體提出計畫時,利用計畫及中期指標評估計畫與推動優先領域的聯結及貢獻,藉由結合申請經費的程序,深化中小企業工作組對亞太地區相關工作的整合及協調機制(表1)。
表1 2009~2012年策略計畫
2009~2012年策略計畫顯示,中小企業的工作可概分為經商環境的改善,以及經營能力的提升兩方面。外在環境方面包含:經商環境的提升、市場准入及暢通融資管道等。這方面的工作相當倚賴政府,尤其在國際交流層面的合作,並以提高市場及資訊的透明度、降低貿易障礙,以及便捷中小企業融資為工作重點。在提升經營能力部分則以加強中小企業國際化能力,以及提升利用創新技術及工具的能力建構為主軸。相關工作亦應有效提升弱勢族群(青年、婦女等)的創業及經營能力,以體現中小企業對促進社會安全之功能,並促進企業家精神的實現。除了SMEWG的工作外,APEC也進行跨論壇的整合,鎖定中小企業國際化工作及貿易議題進行研析,其中以消除中小企業常見的貿易障礙為重點工作。
APEC中小企業、國際市場准入、創業家精神、創新發展、貿易障礙、融資管道、智慧財產保護、電子商務、供應鏈韌性、政策輔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