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博物館的數位創新是什麼?
石文誠 (2022/07/08) 《台經月刊第45卷第7期》
2019年年底開始於全球蔓延的COVID-19疫情,迄今已將近三年似乎還看不到盡頭,面對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全球大瘟疫,影響層面廣泛到幾乎讓所有人無所遁逃。全世界對外開放的博物館,想必都感受到此次疫情對於博物館營運及各個工作層面帶來極大的影響與改變。當中最大的影響與改變或許是博物館開始積極擁抱數位科技,開始構想規劃更具效力與效益的數位科技發展政策及具體實踐。在疫情加速數位時代來臨,也加強人們數位認知與素養的當下,更多的博物館更加強調數位轉型與數位創新的工作,列為博物館重要的發展目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坐落在台南市安南區,原為隸屬於文化部之中央政府四級機關,於2021年10月升格為三級機關,並設立數位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數創中心),肩負博物館數位轉型工作之推動。其實臺史博在擬定數位創新中心的設置,是在疫情爆發之前即有此構想。臺史博於2011年10月開館後,常設展中已設置不少科技體驗與互動裝置,於2021年1月常設展局部更新後,更設置「VR再現製造所」,透過VR影片帶領觀眾探索歷史的虛實、體驗歷史的動靜,另外展場中也提供給民眾更多的互動體驗裝置。甫成立不到一年的數位創新中心推動臺史博的數位轉型工作,進而要去思考如何藉由數位創新來改變、創新博物館,強化文化科技力量,目前的規劃與未來的目標是什麼?本文將談談博物館怎樣想像及實踐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的願景與使命
臺史博成立數創中心之願景、使命與核心價值,設定「以數位科技、文化科技的運用,持續性、有效性、創新性的推動臺史博成為大家的博物館、世界級的公共性博物館,以及建立數位時代趨勢下的新型態博物館營運典範」。要打造此一願景,則需要擁有三位一體的能力:具博物館多元資源與數據資料的蒐整及分析能力、具社會設計理念及策展能力、具教育推廣及與公眾溝通對話之能力。數創中心的成員不僅是資訊專業人員,還是博物館員,也可加入教育背景的人員,透過跨領域成員的組合來達到博物館數位創新業務推動時的更大效益。
因此,臺史博數創中心的使命在於「增加博物館實體場域與線上資源的參與度及可親近性,並利用博物館多元豐富之典藏、數位資源、博物館專業技術以推廣內外部合作,引入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由博物館數位創新實踐者、社會使用端及行動端共同協作以共創知識和解決方案,以回應社會之期待與需求」。圖1說明及定義博物館場域內的數位創新工作,博物館的數位轉型是立基於博物館的關注與關懷,透過數位工具的結合,來創造新的價值與造成新的改變。居於核心的博物館提問,其價值的創新,一方面是持續性的去回應社會現況與需求,優化現有的功能與擴大效益,另一方面則是去反思多數人的需求,以突破現有多數人的思維框架,創造新的價值與新的需求,此即博物館數位創新工作的基本理念。
數位創新、博物館轉型、數位治理、智慧環境、數位服務、知識平權、文化科技、數位人文、VR互動、資料開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