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邁向新世代農業——如何善用我國農業科技研發資源與申請建議
莊承銘 (2016/06/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6期》
為提升我國研發技術量能,因應日益加劇的全球化競爭,我國政府、企業及教育等部門無不致力投入科技研發。依據科技部統計資料庫資料指出,我國全國研發總經費持續成長,從2010年占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比例2.80%,於2014年已穩定成長至3.00%(表1)。而就我國研發經費投入情形,企業部門投入研發經費之比例大幅高於政府、高等教育及私人非營利部門等,且逐年成長,顯見我國產業已趨向知識經濟領域。
表1 我國研發經費
鑒於知識經濟逐漸興起,故農業產業亟需創新思維,以帶動產業發展新氣象。從農業科技論文之國際影響力指標(Relative Impact, RI)可得知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厚實且表現卓越,於農業科技研發上,為鼓勵企業主動投入經費於自行研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依據《產業創新條例》規定,授權訂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協助產業創新活動補助及輔導辦法》,冀提供企業進行農業創新或研究發展等相關活動補助,且自2016年起,農委會配合行政院提出「生產力4.0」方案,預計投入新台幣上億元包含農業在內之經費預算進行推動,該會期待,藉由農業4.0開發前瞻性與整合性科技以提升農業生產力。故本文將針對企業進行農業科技研發時可選擇之輔導資源進行介紹,並提供申請前需掌握之重點原則,以利作為日後申請人研提計畫之參考。
掌握各項農業科技研發輔導資源,為企業注入新能量
企業投入科技研發可能會面臨各種問題,且農企業與一般企業不同,政府為一般企業提供之資源不一定適用於農企業。因此,為協助企業投入農業研發,農委會已於每年3月定期舉辦農業科技產業化資源聯合說明會,使企業瞭解投入農業科技研發時可使用之相關輔導資源(表2),用以協助並引導個別企業評估自身研發能量與輔導資源需求。
表2 農委會提供之農業科技研發輔導資源
表2所提供之三項農業科技研發輔導資源,皆屬完成基礎研究,並可進入應用與技術發展之類型。由於應用與技術發展階段之經費投入,占企業投入研發經費比重最高,故如能獲得政府資源協助,將可縮短企業投入研發之期程。如企業想獲得最新之農業開發技術及其技術移轉訊息與媒合服務,可選擇「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加值服務」。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加值服務:透過個人免費註冊成農業技術交易網(簡稱TATM)會員,可定期獲得農委會各試驗改良場所有相關技術移轉資訊及新技術需求之反應管道,以活絡農業技術智財流通運用市場,加速促成技術媒合。
如企業已有擬開發之目標技術,惟現階段欠缺針對該技術之自主研發能力,需藉由學(研)界之研發能量以合作完成,可選擇「產學合作」計畫。農業科技產學合作計畫:由學(研)單位主導申請並執行計畫,合作企業可投入較少資金,與學(研)單位共同合作開發完成,且配合企業能享有優先非專屬授權或得依契約約定獲得專屬授權協商權利,以完成技術開發並使企業承接該技術。
農業科技研發、農業4.0、農業業界科專計畫、產學合作、技術移轉、智慧農業、生物經濟、研發補助、科技農企業、產業競爭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