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亞太國家協助企業朝先進製造轉型之策略
蔡雅娟 (2020/09/08) 《台經月刊第43卷第9期》
全球製造新趨勢
國際貿易自由化造成製造業生產基地變遷,對先進國家產業與經濟發展帶來威脅,先進國家也認同需維持某種程度的製造業發展,惟不斷的透過產業升級、知識化,朝先進製造方向努力,才能持續維持其製造業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根據2016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中國已連續三屆位居全球製造業競爭力第一,但驅動要素主要為成本競爭力(96.3%),而美、德、日製造業競爭力分別位居二至四名,其驅動競爭力關鍵要素包含優秀人才、創新政策與基礎設施、物質基礎設備,以及法律監管環境等,先進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製造業競爭力來源存在明顯差異(圖1、圖2)。
圖1 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
圖2 2016年各國製造業競爭力驅動要素
報告指出全球製造業發展趨勢正進入一個新動態階段,已轉為多元化的型態,生產成本已非首要考量,新設備、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製造業生產模式,促使各國投資於高科技基礎設施與教育,聚焦於發展先進製造能力,先進製造技術是未來影響競爭力主要關鍵。另外,隨著製造業由實體跨足數位化應用,對國家與企業競爭力而言,先進製造技術為未來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故全球主要企業正致力於發展新一代前瞻科技與材料,以加速製造業發展。因此《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預測,2020年美國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競爭力第一的國家。
先進製造主要目的欲改變現有的製程,可以讓製造業有更長遠的發展,目前先進國家為了維持其在全球製造領先地位,各國積極朝先進製造方向努力。台灣以科技產業為主,關鍵技術卻需仰賴進口,造成附加價值遠低於先進國家,未來國內產業發展對於先進製造技術的需求更加迫切。在全球製造新趨勢之下,我國需更加關注主要國家先進製造政策相關動向,以掌握主要競爭對手日、韓協助企業朝先進製造業發展之策略。
先進製造之範疇
先進製造範圍相當廣泛,根據美國總統的科學和技術顧問委員會(PCAST)提出「確保美國先進製造領導地位」的建議報告,先進製造主要包括兩大類活動:(1)整合與應用資訊、自動化、運算、軟體、感測與網路等技術;(2)使用最新材料及奈米科技、化學、生物學等學科催生的新材料與新技術,可以用新的方法生產現有產品,或用新材料與先進技術製造新產品。本文將先進製造範疇定義為新的材料、新的技術、新的連結與新的製造服務等四大構面。
先進製造、新材料、新技術、智慧製造、製造服務化、亞太政策、台日韓策略、工業4.0、IoT應用、產業升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