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WTO開放外資進入對中國金融業之影響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WTO開放外資進入對中國金融業之影響

楊 淩(作者為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講師)  (2006/02/06)    《台經月刊第29卷第2期》

金融是服務貿易中十分重要的部門,由於它在國民經濟中占據核心地位,因而金融全球化成為最具影響力和最受重視的國際現象。中國於20011211加入WTO,成為其正式成員。根據中國加WTO前所作的承諾,中國將逐步開放金融市場,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也將發生重大的變革。

WTO,有利於中國充分利用國外的市場和資源,加快中國經濟金融與國際經濟金融的融合,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對中國今後的經濟成長速度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產生促進作用,通過參與國際競爭,提高中國產業和金融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而外資金融機構及外國投資的大舉進入中國,中國金融業受到的衝擊和影響也將是不可避免的。

 

入世後對中國銀行業影響

入世首當其衝影響的是銀行。根據入世承諾,中國在加WTO以後兩年之內,對外資銀行開放公司業務領域,它們可以做中資企業的外幣業務和人民幣業務;五年之內開放零售業務,全面實行國民待遇。也就是說20061211開始,中國金融市場將向外資銀行全面開放,在機構設立、業務選擇、地域擴展等方面,完全放開對外資銀行的限制,實行無差別的國民待遇。在原定的承諾外,還有幾項額外的開發措施(1)將個別外資參股中資銀行的比例15%提高20%(2)減少外資銀行分行營運資金的檔次和數量要求(3)允許外資銀行從事衍生品業務(4)允許外資銀行從事保險公司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的託管業務(5)對外資銀行在西部和東北地區設立機構和開辦業務的申請,中國銀監會審理時設立專案管道,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審批。

據中國銀監會網站資料顯示,截200410月末,共19個國家和地區62家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204家營業性機構,其105家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到目前為止,已有九家中資商業銀行獲准吸收境外投資者入股,已批准大眾、通用、福特和豐田等四家公司在國內從事汽車金融業務。

大步對外開放,不僅增添國內金融業新血,也成為國內銀行改革的源泉。入世四年來,中國國內銀行業的改革力度和成果有目共睹。

(一)不良資產率有所下降

中國政府1999年起以債轉股的方式將一部分不良貸款以其帳面價值14,000億元)四大國有銀行剝離到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並要求四大國有銀行2001年起,每年不良貸款率下2~3%,五年內使得不良貸款率降至大15%。政府並出臺新法規,允許註銷不良貸款的金額高達利潤100%

中國金融業WTO開放外資銀行保險業發展證券市場改革不良資產率資本充足率金融創新匯率改革金融監管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