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科技發展計畫之規劃與成果評估——專訪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張培仁教授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科技發展計畫之規劃與成果評估——專訪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張培仁教授

採訪、整理/黃慧真  (2014/10/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0期》

張培仁簡介

學  歷:.美國康乃爾大學理論及應用力學博士

現  職:.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

主要經歷:.經濟部技術處兼任顧問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祕書

 

科技發展乃世界各國提升經濟繁榮的主要動力之一,環視各國從科技政策研擬到科技政策工具規劃,以及後續對於科技計畫的績效評估,再將評估結果回饋至科技施政決策,彼此互相串連且環環相扣。我國科技政策的制定主要來自每四年召開一次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並根據會議結論擬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與科學技術白皮書,據此設定與調整我國整體科技發展目標。最近召開的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議題研擬形式不同以往,是採解決問題為導向之政策制定模式,在議題規劃上先鎖定我國當前科技發展須深入探討之關鍵議題,並以專家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為主,共同尋求解決方案,跟過去由各部會負責子議題,組合各部會施政計畫並帶出未來四年施政藍圖的模式不同(陳明俐等,2013)。

此種由上而下的國家整體科技政策方針設定方式,在各部會署的科技施政工具如何因應推展,以及後續管考措施能否呼應政策擬定之初的總體目標相結合等議題備受關注。


科技政策制定之邏輯論述

(一)由上而下政策制定與推行,由下而上績效評估與回饋

我國科技政策的制定依據主要來自科技基本法第九、十條所規定的每四年召開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並依會議結論擬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與科學技術白皮書、行政院重點施政、部會法定職掌與科技會報決議(陳明俐等,2013)。過去全國科技發展會議的議題設定基本上是由下而上(bottom-up),屬於議題彙整式的會議,是將各部會未來四年想做的事情設定為幾個大題目,以匯流的概念進行彙整,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不會遺漏任何項目,缺點是邏輯性比較弱。而最近一次(第九次)的全國科技會議改採解決問題為導向之政策制定模式,這種議題式設定的方式是由上而下(top-down),相較之下較能看到成效,邏輯性論述也比較強。

科技政策制定績效評估指標需求導向總體目標連結探索型計畫科技白皮書KPI設定邏輯I2I創新策略社會影響評估中長程管考機制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