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探討自願性碳市場發展之挑戰與機會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探討自願性碳市場發展之挑戰與機會

謝孟錡(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25/04/10)    《台經月刊第48卷第3期》

自願性碳市場為企業提供靈活、多元的碳管理途徑,補充內部減碳措施並助力碳中和目標,然而,受標準不一、監管不足與價格波動,影響長期發展。隨著國際規範強化與技術進步,碳信用品質提升,企業參與意願增強;未來,市場機制的完善將降低成本、促進減碳方案多元發展,並奠定永續基礎,使企業在環境與經濟責任間取得平衡,推動全球淨零行動前進。

 

碳交易市場在國際氣候變遷行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主要可分為強制性碳市場(Compliance Carbon Market)和自願性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強制性碳市場是由政府政策所規範的市場,例如歐盟、英國、韓國、日本、中國等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s Trading Scheme),參與者必須遵守規定的排放限額,並透過購買額外配額或碳信用(Carbon Credit)來達到合規要求。而自願性碳市場則不同,參與者可根據自身需求或環保承諾,自主選擇購買和銷售碳信用,以抵消無法避免的碳排放。


自願性碳市場之背景概述

自願性碳市場的興起可追溯至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該協定首次引入碳交易的概念,為碳信用市場奠定基礎(注1)。2015年的「巴黎協定」則進一步強調全球減碳行動的重要性,並呼籲各國攜手實現1.5℃溫控目標。雖然巴黎協定主要聚焦於國家層級的碳排放減量,但也為私部門參與自願性減碳行動提供了更多政策支持和市場動能。隨著企業社會責任(CSR)和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ESG)等相關議題的重要性提升,如Microsoft、Google、Apple等愈來愈多的跨國公司皆已公開承諾達成碳中和或淨零目標。由於某些排放源難以完全消除,企業通常選擇購買碳信用以彌補無法避免的剩餘排放,此舉也進一步推動了自願性碳市場的持續發展與繁榮。


自願性碳市場之特徵

相對於強制性碳市場,自願性碳市場主要的特性及優勢包含如下:

(一)靈活性高

參與者可以根據本身的減碳現況及目標,自主決定參與的程度和方式,以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和政策變動,制定符合需求的減碳方案,並能快速調整減碳策略來維持競爭優勢。

(二)進入門檻低

其交易流程相對簡單,不用複雜的申請和審核流程,也不需要政府分配的排放配額,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參與,尤其是也能夠促進中小企業共同推動減碳目標的實現。

自願性碳市場碳信用交易核心碳原則碳市場治理碳交易平台區塊鏈應用永續發展效益碳邊境調節碳中和策略企業ESG實踐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