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厚植我國離岸風電產業能力建構之產業園區政策
黃筱甯 (2015/08/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8期》
目前全球已超過144個國家推行再生能源,離岸風電在這一波再生能源發展中逐漸扮演重要角色,自全球第一座離岸風場開始商轉起至今已超過十年,雖目前與陸域風電相比,離岸風電的總裝置容量占比相對較低,但隨各國陸域風電開發漸趨飽和,土地使用面臨空間限制,故將發展方向轉向發電量更大且發電更穩定的離岸風電,無論在能源開發或商業活動上,離岸風電產業將成為下一個綠色能源產業中的主角。
全球離岸風電發展概況與趨勢
至2014年,歐洲市場仍為離岸風電發展的中心,該區域在2014年單年完工併聯的裝置容量共1,483MW,約占全球總新增容量的87%,全歐洲合計共有8,045.3MW,分布在11個歐洲國家,占全球累積總量的92%;而目前正在新建中的計畫共有12個,一旦完工後又將增加約2,900MW,使歐洲的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達到10,900MW。以歐洲海域來看,開發量最多者為北海(63.3%),次之為大西洋(22.5%),再次之為波羅地海(14.2%)。
(一)全球觀察
全球離岸風電的發展趨勢,除了歐洲地區,其他國家的離岸風電動向,以日本仍聚焦在發展浮動式離岸風電為主,中國在2014年新增229.3MW,成為全球新增量第三高之國家,韓國則是希望在2019年以前達到2.5GW,印度政府對國內的離岸風電市場與發展開始進行規劃,已展開各種草案評估,美國則是在延遲多年後終於展開設置。
回到歐洲地區,根據歐盟2020年策略目標(EU 2020 Strategic Targets),在氣候變遷方面設定了20%能源占比將來自再生能源,對此歐洲多數國家皆將仰賴離岸風電以達到此目標。英國在2014年仍是離岸風電市場龍頭,新增裝置容量達813MW,德國新增529MW,英與德在2014年為兩大主要設置量來源,比利時新增141MW則緊追其後。
同為離岸風電發展始祖的丹麥在2014年並未有完工的離岸風場,但近期已標出1,500MW,預計2016年即可陸續完工;法國加入離岸風電開發的腳步較晚,其目標為在2020年達到6GW、2030年達到15GW;荷蘭在過去建好離岸風場後便停止興建了數年,然而在2015年開始又重新展開離岸風場的規劃與推動,重新加入歐洲離岸風電市場;波蘭是波羅的海區域風資源條件相當優秀的國家之一,近年也已對離岸風電開發展開相關規劃,並著手將其國內基礎建設升級以配合離岸風電發展;瑞典、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過去有設置離岸風場,但後續幾乎沒有再新增設置,由於北歐地區的水力資源相當豐富,相較起來水力、陸域風電的設置成本都較離岸風電低,因此並無大量設置離岸風電之需求,但來自北歐地區部分開發商,過去都是進行石油、天然氣之開採,也藉由本身技術優勢進入歐洲主要離岸風電市場。
綜觀全球離岸風電發展,雖然發展趨勢方興未艾,但其最大的考量和問題仍緊扣著風險與成本兩個面向,全球各國都在為如何降低風險與成本而相繼尋求最具效益之解決方式或配套措施,而技術進步與規模經濟正是目前各國努力遵循的原則。
離岸風電政策、風場區塊開發、示範獎勵機制、產業園區規劃、港口腹地整備、能源自主戰略、綠能供應鏈、跨部會協調、再生能源推動、技術國產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