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中國工礦及水資源概況及對經濟發展之可能影響
孫明德 (2006/01/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期》
中國工礦資源進口及分布概況
中國近年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對各項工礦資源(注)需求也隨之增加,不僅帶動其國內礦產資源的投資與開採,以2005年前三季為例,中國能源及相關交通運輸產業投資快速成長,煤炭開採及洗選業投資成長76.8%,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投資成長31.3%,而總運量約40%用以運煤的鐵路運輸業投資也成長41.1%。由於其資源產能在1990年代後期進行調整,以致2000年後其經濟快速成長時,國內資源產能無法因應其經濟發展之所需,以致各項工礦資源進口大幅提升,如表1所示。2000至2004年重要礦產進口中,就其數量而言,以原油及鐵為其大宗,就成長率而言,則以煤成長最為快速,年平均成長為167%,其次為錳及鐵,年平均成長率分別達72%、53%及50%,而原油在2003及2004年成長也分別成長30%以上。
表1 中國重要工礦資源進口概況(2000~2004年)
根據中國國土資源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其能源類礦產中以煤產量最為豐富, 2004年預估之存量為3,373億噸,居世界第三位,而其分布則可由表2(中國2004年主要礦產生產地區比重)所示,煤炭之主要產地為中國山西、內蒙古及陝西等省(區),其中山西加計內蒙古,兩地煤產量便占全中國半數以上,達52.8%;石油2004年預估存量則為25億,居世界第11位,產地集中於黑龍江、新疆及山東,此三個省區便占中國2004年石油產量的51.1%;天然氣2004年預估存量25,292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21位,主要產區為中國新彊、陝西、四川及內蒙古,四地合計約占中國產量69.1%;而鈾礦產量並不豐富,世界排名於第10名之後,主要產區為江西、廣東、湖南及廣西等省分。
表2 中國工礦資源生產概況(地區別)
金屬礦部分,中國鐵礦2004年預估之存量為217.6億噸,主要分布於東北及華北地區,重要產地為遼寧(鞍山及本溪)、河北及四川,三者合計占中國總產量61.7%;錳礦也屬中國較重要之金屬礦產,2004年預估之存量達3億噸,主要產地為廣西,該省便占全中國錳礦產量50.1%;而鉻礦之存量約為537萬噸,重要產地則為西藏、內蒙古及甘肅;而銅礦存量約為3,000萬噸,其分布較為分散,以江西產量最多,占全國28.1%,其次為雲南、安徽等省分。
中國工礦資源、南水北調、能源政策、煤炭依賴、十一五規劃、資源分布、環渤海缺水、礦產品質、節能目標、資源進口依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