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從東協三大會議分析東南亞政經發展情勢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從東協三大會議分析東南亞政經發展情勢

黃兆仁  (2009/10/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0期》

2009年東協三大會議

(2009)717~23日在泰國普吉島舉3場東協組織會議,分別是42屆東南亞國家協會(以下簡稱「東協」)外交部長會(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 AMM)、東協外長擴大會(Post Ministerial Conference, PMC),及16屆東協區域論(ASEAN Regional Forum)。上述會議是延續今年2273110國領袖於泰國華欣市舉辦14屆東協高峰會,所舉行的東協暨其對話夥伴成員的部長級論壇會議。藉由此3場會議,東協國家代表再度重申落實執行「東協共同2009~2015年路徑圖的華欣宣言(Cham-am Hua Hin Declaration on the Roadmap for an ASEAN Community, 2009~2015);並再次強調推動東協區域整合的決心與計畫時程,以及再度重申東協組織成員國將依「東協憲章」的目標與內容,推動區域的政治安全、經濟與社會文化等層面的整合,攜手致力於建立區域整合共同體,以「區域建構(regional building)的途徑,來達到建構東協區域成為一個穩定、繁榮與和平的東協共同體,且得以因應來自內、外環境的挑戰。

由於本次東協三大會議除了對東協區域整合內部具深遠影響之外,區域外的對話夥伴也在東協外長擴大會議提出參與東協組織區域的看法及具體計畫(1)。據此,本文首先將研析東協三大會議於「東協」發展之內涵。第二部分則是從東協對話夥伴參與東協事務的作法提出討論。總之,東協外長會議再度重申建構東協共同體的時程與方向,強調以東協政安全共同體藍(ASEAN Political-Security Community Blueprint)文件、東協社文化共同體藍(ASEAN Socio-Culture Community Blueprint)文件,及第二階(2009~2015)東協整合倡議工作計(Initiative for ASEAN Integration Work Plan 2, 2009~2015),來推動區域內的經濟整合,朝向更建制與成熟的道路發展。在對外關係上,則是東協組織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觀點與願景,明確地勾勒出東協區域整合的未來發展與實際的作法,強調透過成員國「集體協商」的機制及東協對話夥伴參與,來形塑出東協共同體的特性與內涵,建構出「東協共同體」的「機制」與內容,實現東協區域利益。


東協共同2009~2015年路徑圖

根據今3月東協領袖正式簽署「東協共同2009~2015年路徑圖的華欣宣言」之內容,東協共同體的組成三大支柱為:「政治暨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及「社會暨文化共同體」。細部內容分述如下。

東協共同體華欣宣言東協憲章區域整合清邁倡議糧食安全能源合作對話夥伴東亞自由貿易區區域金融穩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