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出口型高成長中小企業面對國際經濟情勢劇變之經營哲學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出口型高成長中小企業面對國際經濟情勢劇變之經營哲學

楊海嵐、林子渝  (2016/08/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8期》

   在全球景氣緩慢復甦的趨勢下,我國的經濟仍面臨許多嚴峻的考驗:產業外移,貧富差距擴大;傳統產業與基層收入未增、加劇社會階級對立;青年失業問題仍然持續,根據主計總處之統計,201520~24歲族群之失業率高12.6%25~29歲族群之失業率亦6.5%,遠高於總體失業3.8%;區域發展不均:重北輕南、西風無法東漸;人口與產業高度往城市集中,產業發展集中在大都會,使南部、東部發展較北部、西部落後。

   另外,我國自2011年起,中小企業家數年增率逐年下降20152.3%,顯見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骨幹的中小企業成長動能不足,致使我國經濟復甦也僅以牛步前進2015年中小企業出口額度成長年增率-1.1%,亦遠遜20142.7%。另一方面,區域經濟整合正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中小企業應如何在全球市場中衝出重圍、重新站穩腳步,則是政府與各界都關注的課題。

 

高成長中小企業帶動就業

   中小企業作為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透過引進創新、創造就業機會等方式,持續為經濟體挹注成長動能,因此其經營環境與發展也是政策關注的焦點之一。

   過去Birch and Medoff等研究均顯示,「高成長企業」對於經濟體中的「淨就業貢獻(net employment)遠大於其家數在企業中的占比:以英國為例,2005~2008年間,其高成長企業占全體企業6%,卻創造130萬個新增就業,占全部新增就業54%;法國2002~2005年間,高成長中小企業占中小企業比例8%,創造出新增就業貢獻高40,000個,占比58% (Birch and Medoff, 1994; NESTA, 2009; Brun and Chai, 2012)2010~2012年間,我國高成長企業占中小企業比例4%,並創造52%之新增就業。

   放眼世界,全球經濟正處於關鍵轉型與整合階段,為使中小企業發展與國際接軌,並促進經濟轉型與永續發展,各國亦紛紛聚焦其國內高成長中小企業之發展。而順應目前的全球市場趨勢與區域整合之潮流,我國應如何進一步推升、培育更多具有潛在實力的高成長企業,達到深化企業創新轉型與國際化動能、提升我國競爭力之效益,同時促進就業與經濟成長,帶領我國經濟進入新一波成長潮流,也成為政府重要的產業策略方向。

   我國的經濟仰賴出口甚巨,2015年我國出2,8534,000萬美元,GPD54.6%,進出口貿易總額更高GDP99.9%1)。而我國高成長中小企業中,出口型(2)高成長中小企業約占整體高成長企業18%,其中製造業之占比更較服務業多出將近一倍,32%;且觀察服務業、製造業與農林漁牧業等三個產業別之出口額複合年成長率,則以製造業為最高、服務業居次,農林漁牧業之平均出口額複合年成長率0.4%3),顯示我國之出口競爭力仍仰賴製造業為主(附圖)。

 

中小企業高成長企業出口競爭力創新研發國際市場產業升級人才培育區域經濟整合供應鏈管理品牌行銷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