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APEC推動綠色成長的「安全」論述分析
陳威仲 (2011/07/06) 《台經月刊第34卷第7期》
綜觀APEC討論生態環境的論述歷程可知,2011年APEC將綠色成長列為年度議題之一,乃著眼於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試圖建立低碳的經濟成長模式。然而,綠色成長包含的工作內容廣泛、推動工作又高度倚賴工作小組,及次論壇間的橫向聯繫,再加上現階段綠色成長工作,在生態相關考量,尚有不足之處,種種問題皆限制綠色成長,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的成效(陳威仲, 2011a)。
為深入剖析APEC綠色成長對亞太區域永續發展的貢獻,本文試圖利用論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分析APEC各經濟體推動、審議綠色成長的意涵,檢視綠色成長與安全論述的連結,以及此安全論述框架對APEC討論綠色成長工作的影響。
國際間氣候安全論述的框架與特色
在國家治理的脈絡中,氣候安全相較於其他國家安全議題,例如:反恐,至少有三項特殊之處。第一,氣候治理的工作與組織運作,呈現廣泛且多層次的架構。在組織方面,欲推動相關工作必須進行垂直整合地方政府、國家、區域合作,乃至於全球談判。橫向的溝通聯繫亦同等重要,例如,欲完善永續森林管理,必須協調林務、國土規劃、原住民及水土保育等各單位合作,以確保經濟轉型符合當地需要,且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維護工作。此外,國家整體的環境策略更需與國際潮流緊密結合,各組織層面的政策在制訂及執行時,必須保持連貫與一致。
第二,由於氣候暖化造成的影響廣泛且深遠,因此,對於傳統的政府角色、政府治理,乃至於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具有根本性的影響;更進而撼動既有的國際現勢。Dyer(2001)指出,根據Wilson Center的環境變遷與安全計畫,自然環境的議題,已成為後冷戰國際政治局勢中,引發國與國之間衝突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間如何討論以及回應環境安全挑戰,將深刻影響國際局勢與經貿全球化的進展。此外,在國內政治方面,環境治理議題的興起,也反映出民眾對政府的期待開始轉變。政府為展現其領導力,除應滿足傳統公共事務的要求,例如經濟成長及軍事安全,也需進一步發揮提供整體社會發展的能力,包括擘劃宏觀的國家發展策略等。換言之,如何引導國家整體發展,建構環境友善、包容性的成長,已成為政府治理的挑戰。
第三,氣候變遷為全人類所共同面對的挑戰,欲減緩氣候變遷有賴全體人類社會共同作為,然而,各國如何界定廣義的「環境議題」,以及相對狹義的「氣候變遷」問題,將影響多邊談判的進行,以及後續行動方案訂定的目標及方向。
目前已有許多論述框架被用來討論環境議題,包括發展、生態保育、社會公平等,在多邊談判的架構下,審議的框架以「國家安全」及「公平正義」兩大論述系統為主。前者多被北方國家採納,強調環境乃國家安全議題之一;而南方國家則強調氣候減緩行動必須考量公平、包容及負責任的發展規劃(Chen, 2010)。Trombetta(2009)認為將環境議題安全化(Securitization),也就是將環境議題視為等同國家安全及經濟安全之流,雖然有助於連結人類安全與氣候變遷減緩與適應行動,但誠如De Wilde(2008)所主張,將產生兩大疑慮。一方面是環境風險的衡量方式,將因論述框架選擇而改變;另一方面則是國家安全論述,將導入獨特的目標及思考模型,因而影響解決策略的運思基礎及心態。
APEC、綠色成長、環境商品、低碳技術、經濟安全、氣候變遷、森林管理、非法伐木、貿易自由化、國際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