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生專欄】新古典綜合之概念的提出
施建生 (2012/02/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2期》
一、新古典綜合的意義
薩繆森對現代經濟學的貢獻是全面的,對其中每一部門幾乎都作過縝密的分析,而提出獨到的見解。但如以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最廣大者論,則應推他的「新古典的綜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了。因為他這種理論主宰著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經濟達25年之久,當時所有民主國家幾乎莫不奉為經濟決策的圭臬。這種理論無疑是當時支配世界經濟學界的主流,是繼馬夏爾的新正統思想。唯其如此,諾貝爾獎的得主克萊恩(L. R. Klein)說:「新古典綜合的概念是顯示薩繆森(在經濟學上)之任務與影響的更為正確的標幟。……我相信這是薩繆森在經濟學專業上的建樹之更為概括的描述。」(注1)同時,另一諾貝爾獎得主杜賓(J. Tobin)也說:「薩繆森對於總體經濟學之最大的貢獻是新古典綜合,他是這一概念之主要的建立者。」(注2)
那麼,什麼叫做「新古典的綜合」?簡單地說,就是要將新興的凱恩斯理論納入古典的傳統之中,使整套經濟理論更具有說明事象的力量,以為解決各種經濟問題的張本。
這種綜合之形成實肇端於凱恩斯在其名著「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的一段話。他曾如此寫著:「如果中央控制能產生一個接近充分就業的生產總量,那麼,古典理論就可接著完全發揮其功用了。假設生產總量為已知,也就是它已由古典思想之外的力量所決定,那麼自不會再對古典理論有所質疑。它那套人們基於自利動機,可以決定生產什麼,可以決定其所需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比例,並由而決定各種生產要素所能分配到的所得的說法,自然可以成立了。」(注3)
薩繆森就據而作進一步的發揮。儘管另一群以羅賓森(Joan Robinson)夫人為首,曾在劍橋大學親聆凱恩斯的教誨的學人則不以為然,認為這完全悖離了凱恩斯理論的真諦。(注4)但他仍認為這種綜合的觀點是確實的。他在1951年就曾如此說:「我的觀點是一種新古典一般理論的觀點,這種理論是要將凱恩斯與新凱恩斯的分析中之切合目前世界情況的部分盡量納入古典傳統中的理論。我相信在其一般綱目上,這種觀點是馬夏爾(Marshall)、華爾拉(Walras)與威克賽爾(Wicksell)都會接受的,如果他們現在還活著的話,我還相信亞當.斯密也會同意其中主要的部分」。(注5)
薩繆森對於「新古典綜合」的發揮最基本的是出現於他所著的「經濟學」中。在其第三版中,他更明白地表示:「它(新古典綜合)將彌補總合的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與傳統的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之間的裂縫,將它們合為相互補充的整體」。(注6)在這裡可以對這兩種經濟學的涵義略加說明。所謂總體經濟學是討論整個經濟社會的行為的經濟學,包括:生產總量、所得總量、物價水準、國際貿易、失業以及其他總合性的經濟變數;個體經濟學則分析經濟社會中之個別行為的經濟學。例如:一物的價格如何決定、各人的生計如何處理、廠商的營運如何進行等等都是他要研究的。這種經濟學是亞當.斯密所創立的,前者則為凱恩斯之後才正式成立的。因此,新古典綜合的意思就是「如果現代經濟學將任務達成了,使民主社會不再蒙受失業與通貨膨脹的病患,那麼,它的重要性就會消失,而傳統經濟學(它所關心的就是充分就業的資源之妥善的運用)就可真正發揮其功用了」。(注7)
二、新古典綜合之概念的成因
以上是薩繆森所提之「新古典綜合」的要義。現在進一步探討他何以要提出這種理論。主要的是他認為古典理論所揭櫫的巿場經濟,並不能如其所述的發揮顯著的功能。古典學派經濟學家都強調競爭的巿場經濟可以充分促進資源運用的效率,導致生產的增加。他們都認為這種經濟本身就具有一種自動調節的機能,使巿場中供求雙方能歸於均衡,故有內在的穩定性。他們更認為這是經濟自由的根源,也是獲得政治自由的方法。再就總體經濟論,由於整個經濟具有上述之自動調節的機能,各種工資價格與利率具備充分機能性,最後必可導致所有資源的充分就業。所以,在他們看來充分就業是社會經濟的常態,這一充分就業的水準決定於巿場中供給與需要相交的一點,失業是暫時的,不久就會歸於絕跡。
新古典綜合、薩繆森、總體經濟政策、充分就業、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凱恩斯理論、自由放任、資源分配、經濟穩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