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TPP的走向與趨勢:戰略意涵及對東亞區域合作的影響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TPP的走向與趨勢:戰略意涵及對東亞區域合作的影響

台經院  (2013/07/05)    《台經月刊第36卷第7期》

   自2010320136月,相關經濟體就「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共進行15輪談判,正式成員國也擴大12個。儘管各經濟體至今尚未簽署一份全面而有約束力的協定,但是鑑於過去幾年談判所取得的快速進展,許多人樂觀地認為協定最終文本有望2013年下半年達成,並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個「高標準、多領域、開放式」的全面自由貿易協定。

   目前,東亞同時存在幾個相互之間有一定競爭關係的地區一體化組織,包括:「東協十加三」(ASEAN+3)、「東協十加六(ASEAN+6)、東亞峰(EAS)、亞太經合組(APEC)、亞太自由貿易(RECP)TPP等(附表)。在這些種類繁多的一體化組織中ASEAN+3ASEAN+6EAS,甚至中日韓三邊合作都是以東協為基礎的,亞洲經濟體在其中發揮著主導性作用。

 

  東亞經濟一體化發展現狀與趨勢
 

   而在東亞區域合作格局不斷調整變化的過程中,TPP的形成、發展與演化對於區域合作整體格局帶來顯著的衝擊和影響,因此,其發展趨勢引發普遍的關注。

 

TPP的緣起與美國的戰略考慮

   TPP的出現對於現行的東亞區域合作格局形成衝擊,使亞太經濟合作出現新的調整與變化TPP的前身是由智利、汶萊、新加波、紐西蘭2005年簽署成立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SEP,簡P42008年美國正式加入談判,名稱縮減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來又加入了澳大利亞、祕魯、越南、馬來西亞2010年加拿大、墨西哥宣布加入談判,日本也表示有意加入談判。目前TPP12個成員國,將擁7.7億人口市場,經濟規模占全球40%1),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經濟區域。從組成框架上看TPP強調要建立高品質、高標準的新世代自由貿易協定,內容上不會包含有排除專案,所有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部門均須納入談判桌。不過TPP至今只公布輪廓大綱,涉及談判的內容中除傳FTA所涵蓋的議題,如關稅減讓和非關稅貿易措施等之外,還增加了許多過FTA迄今未處理的邊境內議題,如勞工、環境、電信、金融服務、合作與能力建構,以及國有企業、市場透明、反貪腐、技術標準等新興議題和制度性安排。原則上TPP要求自由化率達100%,以日美之間TPP談判為例,美方要求日本必須立即取90~95%的商品關稅,其餘商品在七年內取消關稅,並不接受將敏感的農產品列為例外項目的安排,正是此舉遭致日本農業部門的強烈反對。除貿易自由化議題,由TPP邊境內的制度性安排議題及規範政府與市場關係,強調競爭中立,其均遠超WTO內容,故又被稱為WTO plus」。從目TPP成員國談判的爭議已可發現,在勞動和環境議題方面,各成員國被要求其國內相關法律規定,必須與國際勞工組(ILO)和國際環境組織的規範同步,若不能接受,就視同退TPP。在投資議題方面,各成員國被要求約束國營企業,不得藉由政府的行政力量和金融手段對私人企業造成不公平競爭,而一旦投資者與被投資國發生爭端,外資企業將有權以一國法律損害其權益為由,援引國際法相關規定起訴該國政府,並謀求國際仲裁。特別TPP談判具體內容高度保密2012年前完成法律框架),外界對其實際條文和確切市場開放程度掌握有限,也增加了談判的困難度(2)。

TPP美國戰略亞太經貿東亞經濟整合自由貿易協定RCEP供應鏈重組貿易自由化國際經濟秩序APEC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