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台灣中藥產業現況與進出口貿易分析
劉翠玲 (2010/08/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8期》
中草藥產品逐漸受到青睞
近年來,自歐美國家興起的回歸自然與健康養生概念,持續風行全球各地。這股風潮恰好符合東方傳統醫療習慣,於是傳統醫學(traditional medicine, TM)或補充替代醫學(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因而逐漸再被重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03年統計顯示,在中國,傳統中藥配方使用量占總藥品消費量的30~50%;非洲國家迦納、馬利、奈及利亞、尚比亞等,對於孩童因瘧疾所引起的發燒症狀,約有60%的孩童會先在家中接受中草藥的治療。而在歐洲、北美洲和其他工業化國家,超過50%的人曾接受過補充替代醫學療法;尤其在德國地區,約有90%的人曾接受過天然療法,顯示傳統醫學相關療法在開發中國家已普遍被使用,而在工業化國家使用程度則是迅速擴增。
隨著全球高齡化人口結構的形成,慢性病患者數目逐年增加,已成為許多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醫療支出中最主要的負擔。又由於個人健康意識觀念的建立,部分民眾會使用TM或CAM療法來達到自我照護之目的,促使具保健概念的中草藥產品逐漸受到青睞,估計2010年全球中草藥保健品市場規模可達229億美元。
產業定義
各國對於中草藥產品的規範,會依據發展過程與產品種類,而有不同依據。台灣受惠於幾千年傳統中醫學經驗累積,對於中草藥產品發展有明確分類,包括依中藥藥品查驗登記規定獲得許可的中藥製劑、中藥新藥、植物新藥、中草藥保健品及化妝品。本文則針對傳統中藥製造產業之現況與未來展望進行介紹。
(一)產業範圍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之中華民國第八次行業分類標準,中藥係歸類於「藥品製造業」之「中藥製造業」細項產業內。定義為凡從事人或動物用中藥藥材之加工及其劑型之加工調製之行業均屬之。主要活動包括丸劑製造、中藥酒劑製造、丹劑製造、內服液劑製造、外用液劑製造、外用粉(散)劑製造、油膏劑製造、流浸膏劑製造、浸膏劑製造、粉(散)劑製造、軟膏劑製造、硬膏製造、飲片加工、碎片劑製造、膏滋製造、膠劑製造、膠囊劑製造、濃縮劑製造、糖漿劑製造、錠劑製造、顆(細)粒劑製造、麴劑製造、露劑製造等。
(二)產業上下游供應鏈
中藥製造業上游原料包括天然植物、礦物、微生物菌種、動物相關組織細胞等。中游則以中藥材加工業為主,即針對中藥材加以加工或炮製,下游則為製成成品部分,中藥方面可依傳統方法將中藥材加工成膏、丸、散及片等,更可將中藥提煉濃縮加工成為顆粒劑、散劑或其他西藥劑型等(圖1)。
中藥製造、出口市場、產業升級、GMP認證、健康保健品、研發投入、國際通路、生技藥品、產業整合、傳統醫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