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節慶活動×數位評估工具:創造永續發展新氣象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節慶活動×數位評估工具:創造永續發展新氣象

林冠文  (2023/05/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5期》

COVID-19疫情或許對高科技等數位相關產業,尤其是所謂線上、元宇宙概念產業部門產生加速成長機遇,然而反向地,或將重傷仰賴與維繫人類線下社會交流互動之相關產業部門,如節慶展會活動主辦之非營利組織、文化創意與餐飲、觀光會展產業部門。藉由數位科技的輔助,可進一步自動化地收集盛會所能產出之有形與無形社會、環境、經濟、文化影響與襲產,創造節慶活動永續發展的新氣象。

 

 

背景

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影響,人類線下(off-line)實體社會交流互動方式遭受重創,而藉此來建構我們彼此情感、價值信任與想像共同體的節慶及現場藝術文化活動,亦逢巨變。在許多國際相關專業研究與產業治理機構,如Event Industry Council (EIC)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 (ICCA)等,其所發表的最新報告與專業論壇演說中紛紛示警,許多過去依靠舉辦節慶與現場互動盛會活動(live event)票券販售與報名費,來募集與創造收入、資金來源的非營利、以慈善、社會公共性創造為目的之社會服務機構(Non-for-Profit Organization, NGO),遭遇嚴峻的財務永續危機。且因而不得不縮編、裁撤組織專職人員。這使得即便目前疫情趨緩,其原先對社會的功能性已受損傷,短期內恐難復原。另一方面,以組織剩餘有限、吃緊人力,在疫後新常態(new normal)的現場互動節慶盛會,相較疫前更嚴格的公共衛生保護準則下,這些仍願留在非營利組織,為我們堅守社會公共性創造的專業工作者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勞心與勞力剝削:更多的政府補助申請、紓困文書作業與公文呈報行政事務負荷,與更多的財務贊助、支持者的問責(accountability)下,量化數據佐證收集及提供要求。

當今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思潮的全球氾濫,台灣亦不能倖免。二戰後大量本地社會治理菁英,從信奉新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哲學典範為主流的美國等地區,留學歸國、投身社會各界,加以國內思辨環境發展前期,左派、社會主義思想亦受反共政治正確連累的壓抑下,現代性(Modernity)裡信奉科學理性的哲學定義,被主流社會自我限縮,僅存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信念蔚為當道,道德與價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信念推廣岌岌可危,社會實踐上並造成量化典範凌駕質化典範方法論,各種績效主義以關鍵表現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問責的形式橫行、滲入社會各階層、團體治理與管理中。這樣一面倒的社會價值觀氛圍,反映在各種台灣生活實相上,在非營利組織與慈善公共性創造的環境裡,我們可以觀察到利他主義(Altruism)與工具主義(Instrumentalism)兩種主義彼此交互競爭與合作影響下,人類利他精神動機正在被侵蝕中,這也深深影響了非營利組織機構在台灣所能產生的永續社會影響與襲產(impact and legacy),不論是在獨立完善人性發展或是整體社區正向發展上(Adams & Deane, 2021)

數位科技節慶活動永續發展社會影響評估環境影響經濟影響網路爬蟲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物聯網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