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商回台上市(櫃)對我國投資活動之影響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商回台上市(櫃)對我國投資活動之影響

楊家彥  (2010/01/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1期》

後金融海嘯時代全球經貿競爭必然更趨於白熱化,而我國也勢必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轉型的工作。在眾多施政主軸中,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成為區域籌資中心是甚為重要的政策重點,而其中鼓勵台商回台上市上櫃,更是推動我國資本市場深度國際化的起始措施。以下謹從台商回台上市(櫃)類型、當前台灣資本市場相關法令鬆綁重點,以及台商回台上市(櫃)對我國經貿發展之影響進行扼要分析,最後並提出初步策略構想,供各界指正。

 

台商回台上市(櫃)的類型

(一)從上市/櫃管理方式來區分

台商回台上市/櫃就是讓海外台商到台灣的資本市場掛牌,取得發行股權憑證(股票、存託憑證)的資格後,在台進行籌資的活動。另一方面,對國內的投資大眾而言,台商發行的有價證券則成為其可能投資的標的。因此,從台商上市門檻的嚴寬,以及國內投資大眾是否受到投資的限制,大致上可區分為以下幾種可能情形(附表)。

 

  台商回台上市/櫃的幾種可能類型
 

1.台商上市/櫃的門檻從嚴

基本上,台商上市/櫃門檻從嚴的主要精神在強調對投資大眾的保障。對投資大眾而言,若訂定得當,來台上市/櫃的優質台商有價證券就可能有比較高的比重,等於在台灣證券市場上流通的有價證券多是「上等貨色」,將可能吸引國內外更多的投資者與資金挹注,使台灣資本市場更為發展,相關金融服務產業與就業更為提升。反之,若上市/櫃門檻過於嚴苛,則可能增加欲回台上市/櫃台商的不便,使鼓勵台商回台上市/櫃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無法達成原本設定的政策目標。

若依是否對國內投資大眾設限,又可粗分為沒有特殊設限,以及有所限制兩類(1)沒有特殊限制:對於國內投資大眾投資台商有價證券不做有別於投資國內企業有價證券的限制(2)有所限制:限制國內投資大眾參與的主要思維在於「避免國內資金的流失」或「避免排擠國內企業籌資的機會」。因此,理論上主管機關必須研判,若鼓勵台商回台上市/櫃所引發的國外資金流入很可能大於國內資金的流出,則不需對國內投資人投資台商有價證券加以限制。反之,則可能需要加以限制。不過,限制國內投資人投資回台上市/櫃台商的有價證券,亦有可能降低台商回台上市/櫃的誘因。

2.台商上市/櫃的門檻從寬

台商上市/櫃門檻從寬的主要精神在讓台商回台上市/櫃更為便利。雖然此舉可能使較多的台商回台上市/櫃,但若上市/櫃標準過於寬鬆,則國內投資大眾就可能必須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如此一來,保守穩健型的投資人反而可能淡出國內資本市場。

此外,若海外台商回台上市/櫃的審核標準較為寬鬆,亦有可能促使國內企業外移,轉以海外台商身分申請在台上市櫃,如此則失去政策鼓勵更多企業來台上市/櫃的原意。

台商上市櫃資本市場國際化租稅誘因TDR資本市場穩定資訊整合外資引進投資人保障兩岸經貿籌資環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