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企業運用TNFD與SBTN推動生物多樣性永續管理個案分析
陳可薇 (2024/07/1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0期》
近年來,隨著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上升,導致全球增溫、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議題。投資人對永續發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驅使企業加速低碳轉型、發展綠色供應鏈等淨零承諾。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全球約44兆美元的經濟價值(占全球總GDP的一半以上)高度依賴於大自然及其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自然環境正在明顯惡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速度超越了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
為了避免投資人、企業高層甚至國家領導者做決策時忽略上述議題而導致錯誤決策;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DJSI)期望企業應積極評估並揭露自身價值鏈對於自然、生物多樣性的依賴、影響程度,以及投入多少資源訂立之生物多樣性目標和承諾;因此,「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 與「科學目標網絡」(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SBTN)彌補市場對於相關資訊缺乏揭露的需求。TNFD為企業與金融機構提供一套辨識、管理及報告與自然相關財務風險的框架,以引導全球資金遠離可能的不利影響;SBTN則為企業提供基於科學的方法,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設定基於社會與生態的、可衡量、可實現的目標。本文將進一步探討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危機下,TNFD和SBTN如何引領企業轉型。
企業永續發展:TNFD框架的實務應用
TNFD由聯合國發展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聯合國環境保護署財務倡議組織(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UNEP FI)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倡議保育森林的學術組織(Global Canopy)共同發起,建立一個風險管理與揭露框架,在2023年9月正式發布1.0正式版本。從2021年計畫啟動以來,國際間已有416個組織採用TNFD,採用方式包含發布試行版、納入或即將納入現有的永續報告書,涵蓋50多個國家或地區(圖 1)、77個永續行業分類系統(Sustainabl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SICS®) 中的62個行業,已有 114 家金融機構註冊管理資產達 15.9 兆美元,包括 25% 的國際級系統性重要銀行 (GSIB;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我國目前採用TNFD的企業共21家,已發布TNFD試行報告為5家(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納入既有的永續報告及「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為10家、預計於2025年前完成報告為7家(圖 1)。
TNFD框架、SBTN目標、自然資本揭露、生物多樣性管理、企業永續轉型、氣候風險評估、供應鏈碳管理、生態系統依賴、永續指標揭露、跨產業實踐案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