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從企業生態系概念談地方創生發展之方向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從企業生態系概念談地方創生發展之方向

​​​​​​​陳富德  (2022/05/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5期》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0年台灣出生人數為165,249人,死亡人數為173,156人,減少7,907人,台灣從這一年開始出現死亡交叉訊號(死亡人口數開始超越出生人口數),2021年這樣的情況更加惡化,出生人數153,820人,死亡人數為183,732人,減少29,912人(附圖)。

 

   台灣出生與死亡人口數

 


台灣地方創生政策推動概況

少子化現象63年(1958~2021年)來不停加劇,1958年與2021年的出生人數相差26萬,等於消失約1.2個台東縣(213,386人)人口數,這樣的現象,令人感到憂心,並引起各界高度關注,2018年天下雜誌專題報導「明天你的學校會從地表消失嗎?」探討少子化對於大專院校發展帶來的衝擊與問題,2019年遠見雜誌進一步提出「你的家鄉會消失嗎?」探討少子化造成各鄉鎮人口凋敝的現象,讓人觸目驚心,一場「生不如死」的較勁,在2020年拉開帷幕。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人口失衡危機,經過國家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發會)前期的調查與研究,擬定政策方向。2019年行政院宣布為「地方創生元年」,推動國安層級的「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希冀解決少子化、高齡化,及人口過度集中六都等人口失衡問題,透過國發會彙整及協調各部會資源,進行地方創生,復甦地方經濟與就業,促進都市人口回流,達成「均衡台灣」目標。然而,地方創生的提案方式,是以鄉鎮為單位,從下而上提出適合在地發展的地方創生事業,報請國發會審核,通過後再媒合各部會資源協助落實。但推動一年以來,有些鄉鎮的企業或社區有意申請,但地方政府卻沒有妥善的因應及協助措施;有些地方政府很積極推動,但卻無適合之提案。因此,為解決實務上推動問題,2020年國發會提出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以下根據計畫書內容,彙整分五個面向,簡單摘要說明現行計畫推動做法:

(一)彙整與鏈結現行行政資源及系統

國發會設置專案辦公室,擔任各部會與地方(如地方政府、鄉鎮市公所等)之間的溝通協調角色,同時在各區成立分區輔導中心,協助各地方加速地方創生事業提案。另外,若地方其他團體有好的事業構想,也可以就近諮詢分區輔導中心提案申請,輔導中心會進行後續追蹤與協助。

(二)協助青年返鄉創生之支持系統

在地方成立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串聯地方公私部門資源,陪伴在地或返鄉青年經營地方創生事業,參與在地創生議題討論。其次,善用地方政府管轄空間,整備為區域交流據點(如建立網絡、串聯合作、共學討論等),並結合在地青年,提供體驗學習及發展在地知識之課程,亦可作為商品策展空間,成為在地或返鄉青年不同階段所需之支持系統。

地方創生企業生態系核心事業利害關係人地方發展價值主張永續經營經濟樞紐人口失衡政策推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