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台星ASTEP對我國製造業的影響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台星ASTEP對我國製造業的影響

簡淑綺  (2014/02/10)    《台經月刊第37卷第2期》

新加坡製造業產值以石化業、電子業為主

   新加坡沒有農業,一切食材都依賴進口,產業只有工業與服務業,而隨著近年來新加坡政府致力於推動服務業發展,服務業產業GDP比重持續攀升,反之工業比重,尤其製造業比重明顯下降,200025.74%19.44%(附表)。

 

  新加坡產業結構

 

   在製造業中,從就業人數觀之,以運輸工程(包括海洋與境外工程、航太工程、陸上工程)規模最大,吸納最多就業人數,201110.9萬人,占製造業就業人口26%,其次依序為一般製造業(包括食品、飲料、菸草製造業、印刷等類)、精密工程(機械與系統製造、精密組件與零件)、電子業(包括半導體、電腦周邊產品、數據儲存、資訊通信與消費電子、其他電子組件及零件)、化學業(包括石油、石油化學產品、特種化學品、其他)、生技製造業(製藥、醫療技術)(1)。但若以產值觀之,新加坡第一大製造業為化學業,即石化產業2011年產值占整體製造34%,其次為電子(29%)、精密工(11%)、生技製(9%)、運輸工程、一般製造業(2)。

 

1 2011年新加坡製造業結構就業人數

 

2 2011年新加坡製造業結構產值

 

   台星ASTEP簽署後,恐加劇我國石化業中上游業者競爭壓力,但下游業者將受惠,而對電子業影響則相當有限

   石化業為新加坡第一大製造業,且因地理位置優勢,鄰近中國、印度兩大金磚與東南亞新興市場,近年來經濟成長速度相對較快的國家,商機龐大,加上新加坡發展石化產業法規明確,同時積極填海造地,裕廊島成為世界級的化學工業基地,吸引全球各大石化業者群聚,目前全球超過95家的大型石油、石化及特種化工公司在此設廠,包括:荷蘭皇家殼(Shell)、美國埃克森美(ExxonMobil)、美國雪弗(Chevron)、美國杜(DuPont)、德國巴斯(BASF)、日本住友化學、日本三井化學,以及我國長春集團都已進駐裕廊島。然新加坡政府並不滿足於此,已研擬計畫欲繼續擴大裕廊島,發展液化天然氣、太陽能等多元能源,確保新加坡石化業的國際領先地位。

   新加坡積極發展石化業,尤其以中上游為主,沒有下游的塑膠製品產業,且已是進口零關稅的國家;而我國石化業則上、中、下游產業完整,但進口仍有0~6.5%的進口稅率。在台星簽ASTEP後,我國對新加坡原產的塑膠及其製品多數品項將在協定生效時立即免稅,勢必加劇我國石化業中、上游業者對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但下游的塑膠製品業者,則將因中上游原料採購選擇增加與進口關稅下降而受惠。

   電子業為新加坡第二大產值之製造業,亦是我國重要產業,為台星兩國最重要的貿易品項,2012年積體電路及微組(HS 8542)為我國對新加坡進、出口第一大品項,占自新加坡進50.1%,與占對新加坡出57.4%。由於電子業分工細密,上述數據僅看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HS Code)四位碼,雙邊都以積體電路為主,如細看六位碼,雙邊主要貿易往來仍集中HS 854239積體電路及微組件的其他類為主,若再細看十位碼則可發現,我2012年與新加坡積體電路及微組件主要競爭產品,集中HS 8542390012(其他單石數位積體電路晶圓),占我HS 8542對新加坡出口18%,占進口46%,其他則呈現互補的情況,在出口中HS 8542390022(其他混合積體電路)HS 8542390013(其他單石數位積體電路)為兩大宗,分別占我HS 8542對新加坡出口50%20%;在進口方面除HS 8542390012之外,HS 8542390011(其他單石數位積體電路晶粒)HS 8542390021(其他混合積體電路晶粒及晶圓)為主,分別占我HS 8542自新加坡進口21%15%

台星ASTEP自由貿易協定石化產業原產地規則關稅減讓電子產業轉口貿易競爭壓力貿易政策東南亞市場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