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智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分析及論壇紀實
整理/魏于翔 (2020/04/09) 《台經月刊第43卷第4期》
依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推估,我國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6%(488.1萬人);隨著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將急遽上升,相對的失能人口也將大幅增加,導致長照需求與負擔隨之遽增。我國隨著社會變遷與醫療衛生的進步,生育率、死亡率雙雙出現下降的趨勢,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高齡化,使得長期照顧需求人數也同步增加。同時因家庭的照顧功能逐漸式微,使得個人與家庭的照顧壓力日益加重,進而連帶產生社會與經濟問題。而科技想要完全取代照護人員仍然是遙不可及的目標,目前的發展主軸還是以為照護人力提供更便利的技術解決方案更具效益,另解決照護人力招聘及工作效率的技術亦為發展重點方向。
照護科技發展趨勢分析
根據UCSF (2019)的研究指出,新興科技日益發展,但在照護產業的相關應用下,新興科技仍無法完全取代照護人力,故應該是著重於提高勞力效率及服務品質,提升工作管理並促進人員招聘及維持,進而漸少照護人力不足之問題為首要任務。
(一)人力資源之輔助
在照護產業下的新興科技應用,可分別就專業照護人員、非專業照護人員(居家照護)、其他服務提供者等三個面向進行需求探討。在專業照護人員方面,應提著重在人力的維持,包括創造就業機會並有適當的職涯規劃,服務品質提升部分,除了提供專業教育訓練外,亦可優化照護人員及需求者之配對流程,同時滿足兩者間的需求;在非專業照護人員(居家照護)方面,首要減少照護負擔以維持生活品質,在產品設計上應提高情感連結的要素,並要漸少居家養老相關風險;在其他服務提供者方面,例如保險業、食品業、建築業等更多元的參與管道,應可提供更廣泛的提高整體生活及健康狀態,完善整個照護產業鏈。
(二)產品開發要素
目前相關照護產品的開發主要目的,包含監測健康及活動狀態、建置預測模型滿足社交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教育專業人力、提供健康的工作環境等;產品的主要特色包含照護人員提醒及通知、復能照護評估、日曆記事功能、提供社交慰藉、結合行動裝置、簡易操作介面;在產品設計主要會考量居家照護及專業照護場域等兩種情形,進而調整技術與產品設計的目的及功能。整體而言,重點在於優化服務品質與工作條件,及滿足與社會連結的需求。
(三)照護科技發展相關案例
Alma's House位於位於挪威,由奧斯陸市專業發展和研究中心(Senter for fagutvikling og forskning, Sykehjemsetaten Oslo commune)營運,為透過科技提供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獨立生活的示範場域,同時亦為研究中心,不斷研究可以改善其居民生活質量的新技術,主要的設計原則是讓活動場域類似於公寓而不是醫療機構。
Arena是一家預測分析公司,使用機器學習來產生可衡量的結果,目的是減少員工流動率和提高其他運營指標,其結合HR系統、問題測驗、勞工統計局和Glassdoor等來源的第三方數據,透過演算法協助招聘工作。透過減少員工流動率,降低成本,並提升營業額。
智慧健康、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遠距照護、精準健康、長照科技、資通訊、數位醫療、預防醫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