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十二五規劃與兩岸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思考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十二五規劃與兩岸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思考

鐘焰(作者為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  (2011/05/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5期》

2011年是中國12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未來五年的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將不同以往,特別是經濟發展的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201010月,中國相繼頒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了新興戰略產業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孕育著巨大的商機,也是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新方向,值得我們進行認真的探討。

 

十二五規劃與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十二五重點內容之一

十二五規劃是指導中國今後五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科技進步和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規劃把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內容,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中國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中國政府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域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大力培育發展以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小、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為特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原因有二,一是有助於中國克服經濟發展的先天不足。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資源環境承載力有限的雙重壓力2000年中國消14.5億噸標準煤2010年達32億噸,增1.2倍(1),環境和資源的制約使粗放式的經濟增長難以持續。而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助於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二是有助於推進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掌握發展的主動權。中國目GDP位居世界第二,商品出口額已居世界第一,但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即使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也主要是中低端加工裝配環節產品,附加值較低,而生產成本的快速上漲,以及國際市場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已開始影響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輻射帶動力強,大力推動節能環保、資源、資訊、生物等新興產業發展,將有助於中國掌握關鍵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及相關智慧財產權,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二)中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標和主要內容

「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中國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標是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的推動作用顯著加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8%左右;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力爭達15%左右(2),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2030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十二五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兩岸經貿合作科技創新新能源資訊技術產業鏈整合綠色經濟精密機械新能源汽車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