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動風潮起!全球當紅健身科技新創大揭密
楊孟芯 (2020/02/07) 《台經月刊第43卷第2期》
隨著運動蔚為風潮,健身科技也跟著席捲全球,根據衛報分析指出,全球健身科技市場產值預估上看872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6,000億元)。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分析,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團體訓練、穿戴科技、重量訓練、專業教練、瑜珈、個人訓練、老年運動、功能性健身為健身產業十大發展趨勢方向,市場上健身科技產品涵蓋範圍則包括運動紀錄追蹤(如穿戴裝置、行動App)、智慧運動設備、健身營養計劃管理、健身房課程等。究竟什麼樣的健身新創擁有吸引目光和金流的本領?這些新創又是如何引進新的思維和創新商業模式來打造自家版圖?本文將從全球三家知名健身科技新創以及台灣健身新創獲投狀況,深入剖析。
一站式保健平台:CureFit
CureFit為2016年成立於印度班加羅爾的健身新創,兩位創辦人中的Ankit Nagori是前FlipKart商務長,另一位Mukesh Bansal則是電商平台Myntra的創辦人(之後由FlipKart以三億美元收購,Mukesh隨後也加入FlipKart核心團隊)。連續創業加上知名電商的背景讓CureFit迅速竄起,同年7月即完成1,500萬美元的A輪募資,創下當時印度創業圈最高的A輪募資紀錄,隨後每年都順利完成募資,2019年6月也完成1.2億美元的D輪募資,由Accel Partners、IDG Partners、Kalaari Capital等所領投,CureFit目前估值約2.94億美元(表1)。
表1 CureFit募資紀錄
自創立開始,Mukesh就有所盤算,其業務並不止步於連鎖健身企業,而是擁有對整個大環境布局的野心。他開始一連串的收購,包括擁有十萬名使用者的健身房連鎖品牌Cult和The Tribe,以及瑜珈連鎖品牌a1000yoga等,都被一一囊括入內,透過其特色課程和既有熟客拓展市占率和商業版圖。接著迅速在印度首都圈展店,並計劃於2019年年底前成立200家健身中心、拓展6~7個城市,於2020年前至少拓展至800家健身中心、將市場拓展至15個城市。單是德里首都圈一地,目前運營中的線下健身中心已達80家;而在其發源的班加羅爾,則擁有超過180家健身中心(圖1)。
圖1 CureFit歷年併購新創
CureFit的產業布局野心更展現在旗下的系列公司,如eat.fit(營養服務)、cult.fit(非器械健身課程)、care.fit(健康食品)和mind.fit(心靈冥想)等,目標是建立一個整合營養、心靈、身體訓練、醫療保健的一站式醫療保健平台,未來也不排除提供每月訂餐和線上醫療等服務。兩位創辦人在電商行業的歷練使其在品牌打造、市場營銷方面深諳物聯網的打法,並將這種打法完美地移植到O2O的場景中。此外,CureFit也計劃推出AI自動生成,幫助客戶管理疾病並改善健康狀況。該公司將在自己的平台上設置搜索網路、購買數據和分析客戶數據來創建醫療保健資料庫。儘管印度在美食外送領域上已出現獨角獸,但在近日正夯的健身和醫療議題上仍缺乏獨步江湖的高手,CureFit顯然想往此一方向深耕。Mukesh表示,鑒於消費者對於健康日漸重視,除運動習慣外,如何結合深度科技為公司接下來的重點。CureFit目前App的下載量已超過200萬,照此步調將成為印度健身科技中第一個拓展海外市場的品牌(圖2)。
健身科技、CureFit、Gympass、Peloton、智慧健身、穿戴裝置、數位健身平台、運動訂閱制、健身房創新、投資趨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