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各國書店在疫情期間發展及後疫情時代新興經營模式
吳沛穎 (2023/05/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5期》
各國實體書店數量逐年下降,細究其中組成結構趨向兩極化,特色化小型書店仍持續投入市場,部分大型連鎖書店轉型開設小型社區連鎖書店等進行新嘗試,以書店融入消費者生活帶動消費者至實體書店消費。在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開始陸續嘗試跨足不同產業進行異業結盟,發展新興經營模式,包含旅宿業等,讓書本不僅是單純的閱讀,藉由創意體驗增進跨域對書的理解與投資。
在數位匯流衝擊及疫情影響之下,造成實體書店大幅度衰退,許多書店被迫關門,在銷售及營運模式未明的狀況之下,部分書店嘗試突破既往經營模式,進行異業結盟,如旅館業、其他藝文產業等,期望在後疫情時代,為已低迷許久的實體書店注入活水。
2020~2021年單一/二手/獨立書店共歇業178家,停歇業家數分布縣市多集中在六都,可能與營業成本高、受疫情影響營業收入銳減有關。除六都之外,基隆市及新竹市因人口結構組成變化,使得書店歇業家數占當地總家數比例偏高。
各國實體書店數量變化
(一)日本
根據「日本出版インフラセンター」數據,截至2023年2月14日為止,2022年度日本有販售圖書、雜誌、漫畫等紙本出版品之店鋪共8,523家,較2021年度(8,806家)衰退3.21%。2022年整體登記書店數量達11,550家,較2021年(11,952家)衰退3.36%,較十年前(2013年)衰退達25.97%。其中,2022年書店歇業家數為411家,較2021年(464家)減少11.42%,雖減少幅度為十年內最少,但仍可觀察出日本書店家數持續下降中。新增家數則為68家,亦為十年來新增幅度最小(圖1)。
圖1 日本書店總體、新增及歇業家數

資料來源:日本出版インフラセンター、本研究繪製(2023)。
實體書店、異業結盟、跨域經營、文化創新、後疫情時代、閱讀推廣、旅館書店、消費者體驗、地方創生、特色書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