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奧運經濟:機遇與效應
張兆安(作者為上海經濟年鑒主編) (2008/07/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7期》
奧運經濟:一般的規律
奧運經濟是指舉辦城市在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期間以及奧運會之後的一段時期內,利用奧運會帶來的商業契機,推動和發展本地區經濟,實現經濟社會持續成長的一系列經濟活動,也是一種能夠為舉辦城市和舉辦國家的經濟帶來階段性加速發展的特殊經濟現象。
奧運經濟由三類經濟活動所構成,又通過三類經濟活動的展開得到體現。第一類,是直接為舉辦奧運會而引發的經濟活動,如各類體育場館及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及投資拉動等。第二類,是圍繞奧運會資源開發所進行的經濟活動,如奧運會各類紀念品等的市場開發活動等。第三類,是舉辦城市利用奧運會契機,改善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經濟建設的各種相關經濟活動。
奧運經濟與一般經濟運行相比較,還呈現出具有階段性的運行規律和特徵。主要表現在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奧運會籌辦階段,經濟影響主要表現在大規模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第二階段,是奧運會舉辦階段,經濟影響主要表現在迅猛增長的旅遊、會展、文化、娛樂、消費等對經濟的拉動。第三階段,是奧運會後階段,經濟影響主要表現在投資與消費需求的回落,以及場館設施等的後續利用所對經濟的影響。
奧運經濟:歷史的經驗
奧運會的舉辦,不僅標誌著經濟的強勁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舉辦國家,尤其是舉辦城市的經濟發展。其主要表現在:促進了舉辦城市的經濟增長,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推進城市建設和發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精神,帶動周邊經濟的合作發展等。因此,舉辦奧運會的效應是整體性的,也是綜合性的。這已經由過去舉辦奧運會的歷史經驗所證明,也是奧運經濟得以充分體現效應的重要標誌。
從歷史來看,舉辦成功的奧運會對主辦國和主辦城市的經濟發展都產生了強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這種促進和推動作用集中體現在七個方面:(1)提高了主辦國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事務的能力;(2)提高了主辦國和主辦城市的國際聲譽和知名度;(3)擴大了主辦國和主辦城市的對外經貿及科技文化活動;(4)改善了主辦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城市面貌;(5)促進了主辦城市的經濟發展和收入的增長;(6)為主辦城市及周邊地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7)帶動了主辦城市與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聯繫和經濟發展。
奧運經濟:空前的機遇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無疑將對中國以及主辦城市北京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同時,由奧運會舉辦而引發的奧運經濟,又將對中國和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對於中國來講,可以抓住奧運契機,推動國家形象的提升和開展各類經濟社會活動。通過全國各地關注奧運會、參與奧運會、建設奧運會等各種經濟活動的展開,推動各個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讓全國各地與主辦城市北京一樣都能分享到奧運經濟的溢出效應,從而通過輻射與帶動的傳遞效應,推動全國各地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和區域經濟的聯動發展,從整體上呈現出一種階段性加速發展的經濟現象。對於主辦城市北京來講,可以抓住奧運契機,推動城市經濟發展邁向一個新的臺階。為了能成功地舉辦奧運會,北京可以通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形態布局完善、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城市新產業培育以及城市居民素質提高等一系列城市經濟活動的展開,從而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強勁的動力以及充沛的活力。
奧運經濟、經濟增長、基礎設施、投資、旅遊業、城市發展、後奧運時代、經濟挑戰、產業發展、就業創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