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東協市場與台灣的機會,從人的角度出發
施冠宇 (2016/07/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7期》
2015年12月31日,十個東協國家宣布正式組成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這象徵著東南亞6.5億人民尋求共同更好的未來,並自許為A Community of Opportunities。另外,對全世界而言,這裡不只是工廠,更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但東協成員中除了文化、種族以及宗教的差異外,其經濟個體規模差異大,發展程度也有很大的落差;然而對台灣而言,東南亞鄰國的人民是相對容易接觸的,卻又對其文化有相當的陌生感。在東南亞各國積極尋求區域經濟整合,加上包括美國、日本、中國及韓國等國積極布局搶入東協市場,台灣必須思考在該區域要扮演的角色為何?因此,無論是外裔及外籍配偶、新移民子女、移工、文化、社會安全、觀光、投資或是經濟發展,東協區域都是值得台灣花心思去進一步認識與學習的對象,而我國期待與東協國家發展進一步良好的關係,也必須正視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東協國家的人民與文化。
台灣與東協經貿關係
根據我國對主要國家(地區)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4月),2015年東協占我國出口金額(516.39億美元)比重約18.1%,是僅次於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約占39.4%)總額合計;在進口方面,2015年東協占我國進口金額(290.39億美元)比重約12.2%,近年來已逐漸追趕上美國和歐洲,成為我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區。
以投審會公布之我國對東協地區投資統計觀察,1952年至2016年4月期間對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越南的投資金額合計約為279億美元,占我國對外投資(1952年至2016年4月合計約1,038億美元,不含對中國投資)比重約26.86%。
另外,根據許博翔(2015)的研究顯示,台灣對東協的貿易依存度自2000年後逐漸攀升持續增高,在2014年達15.9%,並高於日本、中國及韓國,顯見台灣與東協國家經貿關係的重要性。
移工與台灣
從整體的國家經貿關係觀察外,我們試著從人的觀點出發,了解台灣與東協的關係―在台移工。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2013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國際移工約有2億3,200萬人,而亞洲的移工則約有1億5,030萬人,其中70%左右是從東南亞國家前往阿拉伯國家工作,14%是在東協地區工作,而16%則是在東亞國家(如:韓國、台灣等)工作,這些多數為臨時性移工,從事低技能的工作,包括:製造業、漁業及看護工等工作。
根據台灣勞動部移工統計資料顯示(表1),2015年年底合法在台產業及社福外籍移工人數總計587,940人,其中產業外籍勞工有363,584人,主要是製造業的勞動力需求;而社福外籍勞工有224,356人,其中以看護工需求為大宗。
表1 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按產業分
以國籍觀察台灣的移工背景(表2),2015年年底合法在台之產業及社福外籍移工人數中,以印尼籍的236,526人最多,其次是越南籍169,981人、菲律賓籍123,058人,以及泰國籍58,372人。
東協市場、新南向政策、國際貿易、移工管理、新住民、人才培育、文化交流、區域經濟發展、產業鏈整合、經貿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