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如何運用ECFA擴大陸資及陸客來台效益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如何運用ECFA擴大陸資及陸客來台效益

孫明德  (2011/01/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期》

我國自2009630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以來,累計201010底止,共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93件,核准投資金額1.3億美元,相較於台商赴中國投資金額高94.9億美元相比,雙方投資規模呈現相當大的差異。不過,當前正值台灣邁向黃金十年的開始,擴大對外招商及產業結構轉型齊頭並進ECFA更帶給台灣商品進入中國的機會,對於中國企業投資自應予以關注,並分析其來台可能效益及風險。另外,我國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已有兩年,陸客人數呈現爆炸性的成長,但由於台灣地理範圍及景點有限,未來如何擴大陸客來台效益,成為服務業及服務輸出的發展重點。為此,本文擬先就中國對外投資情況進行回顧,其次就兩岸經貿關係帶動的陸客來台效果加以分析,最後就我國運用陸資及擴大陸客之效益與風險加以分析,並提出相關建議與結論。

 

中國對外投資的「量增」與「質變」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引的外商投資與其貿易表現向來為其經濟表現的關鍵,觀2005~2006年中國吸收的外商投資約780億美元左右2007~2008年則快速躍增1,400億美元(附圖),其主因在於中國計畫縮減對外商企業稅負優惠,許多外商趕在優惠取消前趕搭末班車增加投資,使得金額大增。其後,金融海嘯嚴重打擊了後續投資的意願,使2009年外商投資又回782億美元水準,直到金融危機平息後才逐步回復。雖然2009下半年起,外商投資金額及企業新增家數都有回復正成長,但廠商性質已有所不同,服務業投資成長高於製造業,例如上半年服務業投資成38.2%,但製造業投資成長僅1.9%,同時來源國偏重於亞洲地區,歐美廠商由於母國景氣尚未回復,因此投資腳步相對遲緩。
 

  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及對外直接投資

 

相較於外商對中投資成長已趨飽和,近年來隨著經濟規模與金融實力的擴張,中國主權基金及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擴張及其動態,更成為外界關注的新焦點,例如國際預測機EIU便預測,中國對外投資將2010493億美元,大幅增2011761億美元,以此擴張速度,中國對外投資金額將2013年超過外商對中投資,成為資本輸出國,且對全球經濟影響力將更為擴大。而在其投資標的選取上,由於中國具有對外投資能力者多為國有企業,受政策主導程度高,加上在與日本釣魚台紛爭中,中國成功利用稀土禁運作為報復日方的手段,同時在國際原物料需求旺盛,油價可能再度上揚至每桶百美元的高點,使得未來中國直接投資將由「資源型」併購擴大至「知名企業」,甚至是「糧食」的收購行動。

在資源部分,中國早已大舉介入中東、非洲及澳洲的礦產經營權爭奪;在知名企業部分,除IBM筆電部門及歐洲電信、機械業者被中國收購外,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台灣勤業眾信)近期一份報告指出,中國2009年第三季2010年第二季,海外購143件,總金額342億美元,遠超過近六年之平均水準。而其併購標的由以往的礦油氣產業,轉向以農業、製造業、金融及汽車產業為主,例如已被併購Volvo及韓國的光州銀行等企業,進行這些動作的原因在於,中國企業希望透過收購海外知名品牌及科技,提升其在價值鏈或供應鏈上的地位。另外新興市場對糧食需求不斷增加,國際糧食價格可能繼原油之後呈現上揚趨勢,使得收購糧食及國際重要食品公司成為中國繼資源爭奪後,下一波可能的重要戰略投資標的。

ECFA效益陸資投資觀光收入自由行政策招商策略服務品質觀光產業升級旅遊動線規劃國際媒體行銷兩岸經貿合作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