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國際海流發電產業發展現況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國際海流發電產業發展現況

劉兆歡、陳彥豪  (2016/01/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1期》

   海流顧名思義為海水的流動,形成因素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第一個因素為潮汐的漲潮與退潮,潮汐會造成沿岸、海灣或河口附近的海水流動,此類型的海流稱為潮流,潮流的變動遵循著十分規律的形式,並具有可預測性;第二個因素為風力梯度,風會造成表面海水的流動,此類型的海流稱為表面洋流;第三個因素則為溫鹽環流,全球海水鹽度及溫度的差異會驅使海水流動,此類型的洋流流速較潮流及表面洋流緩慢許多,台灣沿岸的黑潮即屬此種類型。

   黑潮有穩定、高容量因子的特性,用以發電具備作為基載電力的條件。然而目前海流發電技術仍無商轉案例,海上能源的開發需進行縝密的規劃,政府的支持及試驗中心的設立也會直接影響廠商投入的意願。目前歐洲、美國、加拿大、中國、韓國及日本皆已投入海流發電之相關計畫,許多廠商也開始研發設計海流發電機及相關設備,國內亦有廠商投入此一行列。本文將就全球海流發電產業之技術推動現況進行詳細介紹。

 

國際潮流/洋流發電產業化現況

   潮流的發生是由於潮汐的上升與下降,在歐洲英國、愛爾蘭、希臘、法國、義大利各國,潮流發電都有相當的可開發潛能;此外,在韓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紐西蘭、南美洲、中國都有具商業開發價值的場址。洋流的流向固定幾乎不會改變,大尺度的溫鹽環流在很多地區也受到關注,特別是許多流速超過每秒兩米,例如:南非的阿古拉斯海流、北美的墨西哥灣暖流和東亞的黑潮(1)。潮汐、洋流動能轉換技術都屬於開發階段,由於洋流是單向流、潮流是雙向流,因此此兩種技術主要區別在於渦輪機,潮流渦輪機多設計為雙向發電。

 

1  世界洋流分布圖

 

   潮汐資源並不普遍,潛在具開發經濟性地點多在流速較高的海岬附近島嶼之間的流道。歐洲(尤其是蘇格蘭、愛爾蘭、英國和法國)、中國、韓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大洋洲和南美洲都已經有選定開發場址,部分地區已經展開示範計畫,期望藉由這些計畫的經驗和機組規模擴大降低能源開發成本。海洋洋流的能源開發技術近年來也開始發展,海洋洋流為單向流移動較慢,與流速較快的潮流所需要的技術不盡相同。有鑑於洋流比起潮流具更大開發潛能,如果利用較低流速能量轉換技術可開發成功,將有機會發展成具規模的能源選項。

   目前有超過50種以上潮流發電設備在概念驗證或原型開發階段,大規模部署成本尚待證實。在海洋洋流發電設備開發方面,義大利、瑞典、美國、日本都已經有概念驗證展開,國內在第一期能源國家型計畫亦有黑潮發電電廠概念提出。全球目前最先進的例子SeaGen 1.2MW的潮流渦輪機,安裝於北愛爾蘭的斯特蘭福德湖,已經併網發電Andritz HydroVoith Hydro也都開始投MW級潮汐渦輪機開發。以下將就各國海流發展現況進行詳細描述。
(一)英SeaGen Project

   Marine Current Turbines(MCT)2003年進Seaflow實證實驗計畫,設300kW等級的螺槳式渦輪MCT公司並20084月開始進行為期三年SeaGen計畫SeaGen計畫延Seaflow計畫內容,於愛爾蘭斯特蘭福德海岸離400公尺處設1.2MW級的潮流發電系統(2),並已納入電網系統規劃當中。根SeaGen實證實驗結果MCT公司已開始規劃設10MW級的潮流發電設備。

海流發電黑潮能源洋流發電潮流渦輪機離岸再生能源能源自主發電技術研發電網併接環境永續離岸風電競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