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中華台北的APEC之路——我國在APEC中的倡議座談會
黃國治、黃暖婷 (2009/04/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4期》
APEC是我國最重要的國際外交舞台之一,因此我國歷來在APEC中的參與即相當積極,其中各種倡議的提出是相當重要且突出的部分之一,多年來的辛苦耕耘也已獲致相當的成果。然而,國內一般人對於APEC的所知有限,對於這些倡議的過程與成果更是陌生,殊為可惜。
2009年適逢APEC成立20週年,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特地舉辦座談會,整體介紹我國在APEC中推動的重要倡議,透過第一線工作者的經驗座談,呈現每個倡議提出的背景、思考、過程以及成果,彌補一般人對APEC不甚瞭解的缺憾。同時,也希望藉著回顧這些倡議的過程,對於未來的APEC工作提供些許反思與展望。
ADOC倡議
2008年5月31~6月1日,APEC貿易部長會議在秘魯的阿雷基帕(Arequipa)召開期間,秘魯當地記者訪問秘魯貿易部長,究竟APEC對一般老百姓有何實質益處?秘魯貿易部長回答的第一項利益,就是簡稱為ADOC案的「APEC數會機會中心(APEC 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計畫。
這是我國在APEC中投入最多資源的倡議,至今成果斐然。實際參與推動工作的經濟部國貿局秘書許銘松表示,在阿雷基帕當地的中心裡,便有我國捐贈的15台電腦,供當地兒童、婦女學習數位技能使用,一設立便有300多人報名,十分受到歡迎。從計畫開始至今,各國已有許多民眾透過學習數位技能改善了自身的經濟生活。
連結新經濟
此一計畫起源於數位落差的客觀現實,以及APEC相應提出的汶萊目標(Brunei Goal)。
眾所周知,資通訊科技的發明與使用已經給全球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許多經濟與知識的傳統運作方式因而改變,其幅度之大甚至被譽為是一種「新經濟」模式。然而,由於資通訊科技在不同國家與族群(城鄉、產業、職業、性別、社會階層等等)的導入時間與程度不同,因而在這些條件不同的國家與族群之間產生了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
許銘松秘書指出,數位落差可以用網路使用率作為衡量指標。儘管資通訊科技已經發明、應用多年,但以2008年為例,全球人口的網路使用率依然只有23.5%,集中在北美、澳洲、歐洲等地區,數位落差的情形可以想見(附圖)。
附圖 2008年全球網路使用率
當資通訊科技在今天的經濟、文化與政治運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之際,無法掌握資通訊科技者,便處於相當不利的處境,更失去了利用數位科技改善自己生活的機會。
對此,APEC於2000年11月汶萊領袖宣言中,提出一項新經濟行動議程,設定在2005年前,使包括個人與社區在內的全球網路使用人數增加三倍。接著,2001年上海領袖會議,再將汶萊目標擴增,增加:在2010年前APEC內包括發展中經濟體和中小企業,不論個人或社區,均能享受數位社會之利益,亦能接觸到全球網路服務。
為了呼應此一目標,我國領袖代表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於2003年10月泰國曼谷APEC經濟領袖會議中,提出「APEC數位機會中心」倡議(簡稱為ADOC案),目標即是希望透過APEC的平台,以台灣的資通訊科技優勢提供具體援助,期能將原本的數位落差轉化為數位機會。
APEC、數位落差、ADOC、數位機會、資通訊科技、數位技能、APEC倡議、區域發展、經濟合作、台灣外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