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政策面】我國能源轉型政策推動之現況與課題
謝宗憲、呂嘉容 (2018/06/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6期》
為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造成之影響,1992年聯合國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至今已有197國簽署。台灣同屬地球村一員,亦有維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且屬海島型國家,更易受全球氣候變遷之衝擊,故於2015年7月立法完成《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期依據成本效益及最低成本之原則,以訂定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並追求國家永續發展。
因應UNFCCC第21次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 COP 21),提出之「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溫室氣體減量規範,各國政府紛紛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希冀能達成自定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NDCs,同時藉此把握綠能投資帶來的經濟成長新動能。面對全球能源情勢變化,台灣理應有效利用此一契機,另一方面,由於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及國內長年以來對核能安全的爭議,民眾對非核家園之期待日益高漲。所以,2016年蔡政府遂擬定在2025年達成溫室氣體減量階段性目標(較2005年減量10%)及非核家園之目標,規劃逐步推動能源轉型。
本文將先概述台灣能源供給情勢,並詳加說明政府目前能源轉型政策願景、目標與推動做法,最後再提出當前重要課題。
台灣能源供給情勢
(一)能源供給
過去十年來,台灣能源總供給自2007年的1億4,396萬公秉油當量(Kilo Liter of Oil Equivalent, KLOE),增加至2017年的1億4,655萬KLOE,年平均成長率為0.18%(圖1)。因非核家園之政策目標,2017年核能發電占比下降至4%,其能源供給量則較2007年減少45%。反觀天然氣之供給,除2017年之占比大幅提高為15%,其能源供給量亦較2007年快速增加98%,年平均成長率高達7.07%。天然氣之供給漲幅居各類能源之首,主因係近年政府積極推廣天然氣擴大使用,尤以工業及電業部門之成長速度最快。
圖1 台灣能源供給比較
(二)電力供給
在總發電量部分,自2007年2,431億度,增加至2017年的2,704億度,年平均成長率為1.07%(圖2)。最明顯的變化同樣來自燃氣發電,其2017年的發電占比較2007年提高16%,燃氣總發電量更增加超過一倍。然而,在再生能源部分,過去十年發電占比僅增加2%,故距2025年20%之目標仍有相當的努力空間。
能源轉型、非核家園、再生能源、天然氣發電、電網升級、能源政策、電力穩定、碳排放減量、綠能產業、公眾參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