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擴大天然氣使用所面臨課題及配套措施
王郁心 (2005/08/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8期》
低碳之淨潔能源
為因應京都議定書推動二氧化碳減量之規範,今(2005)年6月舉辦之全國能源會議上,能源政策之總體因應策略中,其中推動重點之一為「擴大低碳(天然氣)之淨潔能源使用,提高燃氣發電容量因數及增設新燃氣電廠。」,且「預定天然氣總用量在2010年達1,300萬噸,2020年達到1,600~2,000萬公噸,2025年達到2,000~2,200萬公噸」。此外,亦規劃我國天然氣運用占能源結構配比至2020年將達14~18%,2025年達16~19%;發電裝置容量結構比則規劃2020年燃氣電廠占26%,2025年則占27~28%。擴大使用天然氣為我國能源政策的目標,我國現階段天然氣運用情形為何?我國在推動擴大天然氣使用的過程中,會遭遇哪些課題?政府相關單位應提出何相關配套措施?本文將對其進行探討。
我國天然氣產業現況
我國2004年天然氣使用占比為7.96%,其中2004年自產天然氣0.58%,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占7.38%(亦即約92.7%之天然氣來自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進口量6,877千噸,主要分別為印尼58.4%,馬來西亞39.8%,其餘來自阿曼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分別為0.87%、0.86%。天然氣主要用途在發電占87.68%,其餘能源及工業用戶10.2%,住宅用戶1.48%,商業用戶0.56%,其他0.08%;目前之燃氣發電容量裝置約占14.95%。
若依全國能源會議規劃的目標,我國天然氣用量比重,以及燃氣發電裝置容量比重,至2020年均將至少成長各約2倍。
擴大天然氣使用面臨的課題
(一)市場獨占課題
天然氣運輸方式有二,一為利用輸氣管輸氣,另一則經過冷凍之液化過程後,利用LNG船運輸至目的地,不論藉由哪種形式運輸,均需投入相當龐大的資金成本。由於我國天然氣進口必須仰賴LNG,需投入高額資本於氣化、液化設備、儲氣槽、甚至LNG船等,進入障礙相當高,回收年期也較長。因此,在進口天然氣方面,雖無明文規定,但截至目前,僅有中油一家業者進口LNG,形成自然獨占,在此市場結構下,中油即掌握所有天然氣的來源。
天然氣、低碳能源、能源政策、燃氣發電、LNG進口、基礎設施、安全儲氣、貿易條款、能源供應、天然氣產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