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嚴峻的年代,積極的轉型——台灣電子五哥都在投什麼?
張嘉玲 (2020/11/06) 《台經月刊第43卷第11期》
2019、2020年對台灣電子五哥來說並不是容易的年度。首先,中美貿易戰打得火熱,侵蝕了電子五哥代工毛三到四的利基。再者,電子五哥受武漢肺炎衝擊面臨供應鏈斷鏈危機,未來還得接受全球經濟低迷的挑戰。即便全球局勢詭變,電子五哥倒也不是前途未卜,闖蕩江湖多年的代工界武林高手對於未來早已各有盤算。然而,高手過招,從來不明著動手,該如何解讀電子五哥布局,早期投資便是重要的線索。一般而言,早期投資反應的則是廠商對未來3~5年內技術或市場需求的看法,本文透過探討台灣電子五哥早期投資,一窺電子五哥未來發展方向。
本文使用之早期投資資料乃透過整理電子五哥財務報表、國際重要的早期投資庫、新聞媒體、獲投企業新聞稿、國發基金季/年報……多重管道匯整而得。惟需特別說明的是,投資資料通常不會列示於年報之主文,而是以附註揭露之形式列示,現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或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規範下,公司附註揭露資訊並無標準之格式,全賴高階經理人員及會計師對於重要性的判斷,故本文雖盡可能由多重管道收集資料,仍可能低估電子五哥早期投資件數及金額。
2018年後鴻海早期投資聚焦人工智慧、健康科技、汽車科技
鴻海成立於1974年,以電視用零件旋鈕、各類精密模具研發、開模、製造起家。1981年鴻海成功開發連接器產品,進入資訊電子領域,在個人電腦市場需求旺盛的年代站穩腳步。1996年鴻海接下康柏電腦機殼訂單,2000年後鴻海的觸角除延伸至更多零組件的製造以外,也向外擴張至光通訊及手機代工領域。2005年再戰筆記型電腦市場,同時也進入汽車電子領域。持續的升級、精進與多角化一直是鴻海能夠保持領先的關鍵。當然在人工智慧、5G技術下的新時代,鴻海在布局上也不可能缺席。
2015~2020H1鴻海投資新創件數共計47件,台灣企業獲投有八件。投資金額則超過新台幣260億元,台灣企業獲投超過6.8億元。就鴻海在各領域別投資布局觀之,鴻海在人工智慧、物聯網投資件數最多,投資金額則以汽車科技、交通運輸與製造業為前三強。2018年後鴻海早期投資趨勢則聚焦人工智慧、健康科技、汽車科技(圖1)。
圖1 鴻海早期投資趨勢
人工智慧部分,鴻海2019年投資的天澤智雲科技(中國)、Carbon Relay(美國)都著重在為工業智慧化提供解決方案。健康科技部分,鴻海2020年則是投資醫療影像公司Nanox Imaging(以色列)、提供治療大腦、頭和頸部癌症的機器來殺死癌細胞的Zap Surgical Systems(美國)。在汽車科技領域鴻海除了投資美國的自動駕駛公司Zoox、中國的小鵬汽車外,也在2015年投資提供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的拓連科技。拓連科技在2020年的CES展中,宣布取得Open ADR 2.0b的規格認證,這是台灣唯一且第一家拿到認證的廠商,意味著旗下的整體充電解決方案得以與電廠雙向交流。
緯創將早期資金銀彈主要灑在健康科技與人工智慧領域
緯創資通自2001年由宏碁拆分出來,現今已是全球資訊產品主要供應商之一。據2019年緯創財報數據顯示,其傳統消費性產品(如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等)市場仍呈現成長停滯或下滑,伺服器、液晶顯示器、智慧裝置、零組件模組事業成長則相對突出。
究竟未來3~5年,緯創將押寶哪個領域?據本研究收集數據顯示,2015~2020H1緯創早期投資共計27件,台灣企業獲投16件,占整體投資案件約六成。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17億元,台灣企業獲投則超過6.9億元,占整體投資金額的四成。就領域別觀之,緯創早期資金銀彈主要灑在健康科技與人工智慧。特別是健康科技領域,緯創不但在2015~2019年皆有投資,投資金額更是超過17億元(圖2)。
電子五哥、健康科技、人工智慧、5G、物聯網、智慧醫療、汽車科技、早期投資、轉型策略、藍海商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