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從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看見會展旅遊永續力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從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看見會展旅遊永續力

蔡蕙鈴  (2024/03/1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3期》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卻是綠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21年公布「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促使如今的新加坡煥然一新,其中致力成為永續發展的會展旅遊目的地更是為外人所稱道。身為亞洲永續旅遊名列前茅以及MICE舉辦重鎮的新加坡,積極在「保護環境」與「經濟維穩」中取得平衡,透過多項綠色行動來推動會展旅遊產業的減碳目標,以最少汙染享受最大的旅行樂趣。

 

新加坡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一個面積僅734.3平方公里、大約2.64個台北市大小、人口約560萬的小島國,腹地狹小與自然資源缺乏,卻能城市綠化覆蓋率超過50%、擁有4,000棟以上綠色標章建築,堪稱全球最「綠色」的城市之一,它不僅具備亞洲領先的碳交易和服務中心,面對極端氣候力拚糧食自給,守護海岸線成為不被淹的海島國,新加坡是如何開啟綠色曙光實現淨零未來並跟上世界的永續潮流?

疫情下的新加坡沒有停滯不前,而是臥薪嘗膽,準備疫情後悄悄驚豔所有人。2021年公布「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作為新加坡國家推進永續發展議程及實現淨零碳排(Net Zero)的路線圖,藍圖的推動促使如今的新加坡煥然一新,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但又最環保的城市之一,而其中致力成為永續發展的會展旅遊目的地更是為外人所稱道,身為亞洲永續旅遊名列前茅以及MICE (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Exhibition)舉辦重鎮的新加坡,值得作為台灣推展會展旅遊產業的借鏡。

 

新加坡為達成「少車願景」,將建造第一個「無車智慧森林市鎮」,空間設計圍繞行人與自行車等「主動運輸」而生,建立WCR「走、騎、搭」出行方式,以「20分鐘市鎮、45分鐘城市」優化基礎設施及交通設施布局,減少碳排放。

 

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 邁向淨零目標

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由自然城市(City in Nature)、永續生活(Sustainable Living)、能源重建(Energy Reset)、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未來韌性(Resilient Future)五個部分組成,從過去空氣汙染、水、廢棄物的「議題面」轉向全面發展的「策略面」,目標在205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30年的預估最高峰值(每年6,500萬公噸)減半至3,300萬公噸,並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淨零排放。

(一)自然城市 讓綠成為旅途最美風景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綠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新加坡走到哪都能看到遍地的綠色植物,從1950年代老舊漁村景況,2010年已經發展出垂直綠化,有如熱帶雨林的花園城市榮景,只要占用到任何地面的綠化空間,就必須用空中綠化來替補,新加坡的綠已經是教科級別的,預計2030年前再種植100萬棵樹,可為城市額外吸收78,000噸二氧化碳,以及增加200公頃的自然公園,並且將公園連道延長至500公里,實現每個家庭步行十分鐘即可到達公園的目標,讓綠成為新加坡旅途中最美的風景。

綠色發展永續會展淨零碳排綠色經濟新加坡2030藍圖環保旅遊低碳交通碳交易平台能源重置智慧城市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