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數位匯流趨勢下APP的經營策略
林金榮、何文楨 (2014/10/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0期》
智慧型手機日益普及,手機中的APP也成為許多軟體業者嘗試創新創業的標的。然而,依手機APP使用行為調查公司Nielson (2014)研究發現,雖然每支智慧型手機平均儲存的APP數量呈現上升,但最常使用的軟體並沒有改變,還是常見的Facebook、YouTube、Google Play、Google Search與Gmail,其下載數都超過五億次。
另外,手機數據流量偵測公司Onavo則以美國手機使用者進行分析,發現到APP能獲得五萬個以上活躍用戶的應用程式不超過1,000個,且有很高比例的APP只被打開過一次。APP測試服務商Star Dust在2013年發表之報告也證實此說法,在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平台上有大量「殭屍」APP,意指在上線之後瀏覽量不到十次,且從未發表過更新的APP。其中Windows Phone平台中殭屍APP比例高達69%、而iOS平台也達到了65%、Android的比例則為41%;總和三大平台的殭屍APP總數超過70萬。
這些統計結果顯示出想要透過手機APP創業與獲利,其經營策略將會是個相當具挑戰的問題。以下從獲利模式、行銷環境及成功個案之三個角度分析,了解APP經營策略成功的關鍵因素。
APP的獲利模式
從APP的獲利模式中可以發現,APP之獲利是以「下載數」作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若下載數不足,不論哪種營運模式,都無法帶來獲利。
歸納APP主要的獲利方式有四種,包括:付費下載獲利、軟體內付費購買獲利、販售廣告獲利及虛實整合的獲利模式(注1)。
(一)下載獲利
App Store上最快速達成百萬收入的遊戲―Plants vs. Zombies,單價2.99美元,推出九天便下載超過30萬次。另一成功模式是移植熱銷PC遊戲到App Store平台,例如:PopCap Games的寶石方塊(Bejeweled 2),銷售超過300萬套。
(二)軟體內付費購買獲利
購買軟體最大的風險是付了錢卻發現軟體不符需求,但卻不能退,所以「交易方式」進化成「試用,再付費」,因風險大幅降低,所以成為App Store中的主流收費模式。
目前在App Store上超過七成都是免費,且免費軟體下載量是付費軟體的三倍之多。以遊戲類軟體為例,遊戲類軟體只會包含有限的關卡和道具,其他額外完整功能和遊戲中的道具關卡,便需透過手機平台購買後才會啟動。
以Zynga的FarmVille來說,玩家可在網站上種菜、透過手機照料作物和透過軟體內付費購買更多的虛擬寶物。電子書(雜誌)付費下載則是另一類成功案例,消費者透過軟體內付費購買來獲得更多內容。
(三)販售廣告獲利
「免費下載但含廣告」的應用軟體也是市場的主流,被Google收購的AdMob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行動廣告供應商,總計Google與AdMob占有全球八成以上的行動廣告市場。根據AdMob官方表示,每個月有超過一億台的Android和iPhone使用AdMob的廣告服務,且每天有超過20億次的廣告曝光機會。
APP行銷策略、獲利模式、社群推廣、使用者需求、行動應用、生態系統、數位創業、意見領袖、評價機制、平台優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