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如何藉由Innovation Team協助地方政府解決在地問題
劉翰璋 (2016/12/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12期》
過去幾年,「創新」這個詞在台灣已經普遍被各個不同的群體與部門所接受並使用,企業談創新,學校也談創新,政府與政策都在談創新。創新一詞的「爆紅」不難理解,面對日趨複雜與困難的問題,資源愈來愈稀少,競爭卻愈來愈激烈,在這樣的環境與壓力下,創新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然而,在這個充斥著創新言論的社會之中,真正的創新何在,社會又因創新產生了多少改變?
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當我們面對的是日復一日的緊湊工作生活,一個又一個期限與查核點,相同的組織架構、官僚體系,與幾乎沒有改變的技能組合和心態(mindset),又如何期待相同的投入可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帶來真正的創新。
所幸,在創新淪為口號的窘境上,並非台灣獨有,且世界各地許多組織與團體皆開始著手改變現狀,讓創新不再只是用談的,也實際去做。更重要的是,連最難以創新的政府,都逐漸加入改變的潮流,也就是所謂的公部門創新。而本文要討論的是扮演公部門創新催化劑角色,讓世界各地不同的中央與地方政府能落實創新的Innovation Team(或作i-team)。
i-team成立的目的是要在既有的政府運作系統中,加入一個不同運作模式與能力組合的團隊,透過創新的方法解決社會的問題與挑戰,讓政府的政策能夠更有效地去達成目的,產生影響。雖然個別類似i-team的組織已經運行一段時間,但i-team有系統地被學習與建立則是近幾年的事。i-team相關討論與案例有許多並且還在逐漸增加,惟中文文獻仍非常稀少,因此本文將重點放在解釋與說明i-team相關的基本議題:什麼是i-team,如何建立i-team與如何推動i-team等,希望能協助對i-team有興趣的政策制定者、實作者與學者等對其有一較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期待本文內容對於想要透過實際行動與創新去解決社會問題的組織、團體與個人有所啟發。
Innovation Team是什麼
Innovation Team(因為目的不同,有時也會被稱為Innovation Lab、Funds、Units)沒有一定的規模,是一個透過不同方法與資源解決特定公共與社會問題及挑戰的組織。i-team與現有組織或團隊最大的差異,在於它是透過創新(new)與實驗性(experimental)的方法解決這些社會與公共問題。其中,實驗性質的方法是指在想要解決的問題上,其解決方案會先小規模的測試並衡量成果與影響,發現成果可行後再尋求擴大影響規模的途徑,且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有非常具體的模式與方法衡量其進展,這和現行政策推動往往要到政策執行的末端才知道成果有明顯的不同。除此之外,本文所專注討論的是屬於政府成立或直接補助的i-team,但i-team針對社會問題的方法與流程也可以應用在企業或是非營利組織(Nesta, 2014)。
除上述介紹,英國國家科學、技術與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rts, NESTA)歸納出i-team主要的運作機制:
1.搜尋與確認關鍵議題,優先工作事項(priorities)與任務。
2.針對上述領域,發展能夠帶來改變的想法。
3.測試與模擬(prototyping)解決方案。
4.為有效的解決方案創造產生更大規模影響的路徑。
其實i-team這樣性質的組織或類似的運作機制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例如1993年在美國紐約成立的法院創新中心(Center for Court Innovation),或是英國在1997年成立的社會排除單位(Social Exclusion Unit),與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數位技術小組等,這些單位或組織就是透過實驗的方法,測試並推動解決當時社會問題的創新方案,且取得不凡的成效。隨著社會與政府創新逐漸成為歐美等先進國家的主流,各國開始更加重視創新的成果可以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與挑戰,導致愈來愈多政府成立與資助類似i-team的組織。
而近幾年,i-team最大的發展與轉變在於原本各自散布在世界不同城市與國家的i-team逐漸連結起來,各國的i-team藉由不同的管道分享自身的經驗,透過交流與學習,共同尋找針對特定議題更好的解決方案。其中,前紐約市長彭博(Bloomberg)與彭博慈善基金會(Bloomberg Philanthropies)是建立i-team概念,並連結世界上不同i-team的重要推手之一。彭博在2010年左右開始i-team計畫,選擇五個美國的城市作為實驗,讓這些城市透過i-team,解決所面對的社會與公共問題。後來這個實驗性的計畫非常成功,例如其中一個城市紐奧良,透過i-team與其工作的推動,將城市謀殺率在兩年內有效下降20%。
公部門創新、創新實驗室、政策執行、利害關係人協作、數據導向、設計思考、行為經濟學、地方治理、社會創新、政府效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