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由「連結」觀點,談共享經濟與中小企業的發展
陳茂南 (2015/08/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8期》
隨著移動裝置、智能設備的快速普及,大數據與雲端運算等資訊儲存和分析能力的快速擴增,以及2G、3G、4G等無線通訊頻寬與速度的快速提升,網際網路開始進入Web 3.0的時代。在這由端、網、雲、台所構建出來的行動化網絡中,虛擬與真實世界的人、物、社群、產業,相互連結更加緊密,甚至彼此融合,創造出許多新的生活、工作與產業概念,這些創新概念隨之誘發許多新的商業模式與新創企業,各自發展並相互串接、覆蓋,擾動著舊有的生活環境與產業運作,帶來許多機會也增加許多爭議。
由於這些網路新創企業成長的動能,多源自於商業網絡連結的數量與互動的內容,想要解構可能的發展機會與方向,並尋找解決爭議之道,從其連結特性來建構分析評量架構,將是一個很有效的切入點。
社群、平台連結出新產業生態
我們若將連結實體與虛擬世界的網絡視為整個大系統,這個大系統是由無數子系統與個別節點所組成,這些節點與子系統可能是實體世界的人、物、社群、組織、企業,也可能是虛擬世界的平台、內容、服務;節點與節點之間透過資通訊網絡相互連結並進行互動交流,達到交易、互惠之目的。
在這樣的網絡世界中,由許多「人」相互連結而成的網絡,就是熟知的「社群」,由許多「產品與服務」所連結而成的網絡,則構成各種功能連通的「平台」,而許多「社群」與「平台」的連結,會形成多邊相互供需的生態體系;體系中各節點同時扮演需求者與供給者的角色,自由進行資源的交換;因此社群、平台生態圈與生態體系,是剖析新創企業或網路經濟體系成長的重要面向。
通常「社群」的連結植基於共同的理念,而理念的凝聚則來自於共同的需求與外在環境的催化,瑪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所揭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與自我實現等五層的需求,每一層的主張都能經由各種類型的內容在網路中串流,彙集大量的同好而形成社群,建立起緊密的連結,並透過在網上聚眾,發表文章、網誌、相片、影音等共同活動,互相影響著彼此的思考、偏好及需要,創造出更多的新生活需求。
Web3.0、生態平台、共享經濟、交易成本、加值策略、中小企業創新、數位連結、生活產業、網路效應、平台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