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瑞典電動車發展之場域驗證模式觀摩
林倖如 (2022/06/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6期》
我國資通訊與汽車電子零組件產業有其獨特優勢利基,也是全球汽車製造重要的供應鏈之一,根據全球電動汽車數據庫(EVVolumes.com)指出,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675萬輛,占全部汽車銷售量8.3%,而我國2021年電動新車領牌數超過6.7萬輛,但大多為非透過電網充電的油電混合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其中純電動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僅為7,275輛,顯示目前電動車普及運用程度仍不高;再者,目前電動車發展無論是電動車本身的技術、規格、服務及商模,或是周邊產業像是電動樁之充電型式與規格,都還處於多元試驗發展的階段,政府對於企業與消費端之引領及配套措施支持格外重要。電動車跨域生態系建構的年代,我國應趁勢掌握先機與優勢,搶占國際電動車供應鏈一席之地。
由於瑞典政府非常重視綠色運具推動,期許自己以引領全球電動車發展的高度,來推動國家電動車科技計畫以及示範場域的建構。本文首先說明我國電動車產業政府資源投入、產官學研聯盟共力推動,以及實驗場域或平台建構情形。接續觀摩特別重視創新性發展的瑞典,如何運用政策導引、公私協力以及場域試驗來積極推動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經驗,最後整理電動車場域驗證推動之觀摩與反思作為結語。
我國電動車關鍵技術升級與場域驗證推動
我國推動電動車發展起步不晚,2010年行政院宣示智慧電動車為四大新型智慧型產業之一,核定「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由環保局、能源局訂定環保節能標準,結合中央、地方與產業推動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由財政部實施電動車免徵貨物稅,內政部營建署放寬公有地設置充電站規定,地方政府推出四免政策―免徵牌照稅、免燃料稅、免費充電、免費停車,提高民眾購車誘因,此外,亦積極於熱門或觀光地區布建電動車充電系統。
在電動車技術研發投入方面,經濟部技術處於2005年集結金屬中心、車輛中心等七大法人研究機構與華創車電技術中心等業者,成立台灣車輛研發聯盟(Taiwan Automotive Research Consortium, TARC),推動車輛電動化、聯網智慧化、自動化、服務化之關鍵技術升級,並以台灣智慧電動車進軍世界舞台,成為全球研發及零組件供應中心為目標,在科技專案資源挹注下,已累積超過千件電動車與自駕專利,授權專利廠商達230家,協助廠商創造近千億產值效益。
此外,工業局以輔導產品競爭力提升為前提,推動「智能電動車輛產業輔導推廣計畫」,輔導國內整車、車用電池、電能控制系統、馬達動力系統、車用充電站、智慧車電應用及其關鍵零組件等,從產品開發、測試、製造與功能加值升級或資訊服務等相關技術或產品性能提升,每案新台幣150~250萬元不等經費鼓勵電動車廠商投入技術升級研發,強化電動車產業鏈發展。
電動車、場域驗證、電動車充電、公私協力、環境保護、創新政策、智慧城市、電動車生態系、電動巴士、國家策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