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打造台灣產業下一波競爭力——2010年「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側記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打造台灣產業下一波競爭力——2010年「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側記

趙孟誼/整理  (2010/06/04)    《台經月刊第33卷第6期》

本次研討會,與會政府首長首先針對我國現行推動之重要經貿政策提供相關說明,其後專家先進也深入探討「後金融海嘯台灣景氣新趨勢」、「區域政經情勢」與「新能源產業」三大議題。茲將本次會議重要觀點整理如後,提供各界參考。


當前我國重要經濟政策與產業發展方向

本次研討會由經濟部施部長致詞揭開序幕,施部長表示包Global InsightI-bank等國際級研究機構針對近期全球經濟展望採樂觀態度,預201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達3%以上,其中東亞地區成長率更將達6~7%以上,是此波經濟成長最高且最具令人矚目的區域。東亞區域除經濟緩慢復甦的日本以外,中國則逼近兩位數成長,再加上遠在南亞的印度2010~2011年亞洲經濟普遍呈現樂觀穩定情勢。至於作為東亞樞紐的台灣,從外銷訂單的展現、進出口貿易成長,以及國內消費、批發零售商與餐飲營業額的成長等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景氣正處於快速復甦的階段GDP經濟表現可樂觀上5%以上。再加上台灣與中國間的政治情勢相較先前穩定,未來將可帶動相關經濟合作。

相較於樂見台灣經濟成長的部分,仍有四項議題提供與會者進一步為台灣把脈並提出因應對策(1)高經濟成長率將伴隨高失業率的結構性問題,因此未來將需要思考如何創造更高就業機會與降低失業率,以促進社會祥和(2)高經濟成長率伴隨社會財富分配惡化,換言之,如何改善財富分配,而非集中於經營有法的得利者,使庶民股東、中小企業、中南部與中下階層民眾(三中)得以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3)高經濟成長過程所伴隨的物價波動:由於台灣是高度自由化市場,而政府吸納能力有限,因此如何使物價、油價、水電與大宗物質的售價可以在合理範圍內緩和波動,將是重要的課題(4)高經濟成長率將集中於部分產業的發展失衡:台灣OEMODM、傳統產業ICT(資通訊產業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雖然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卻缺乏服務業等軟實力,因此如何優化產業、促成結構性的全面發展,也是未來必須要解決的重要議題。

以經濟部角色而言,主要在於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傳統產業全面升級、人才提升,同時希望藉由導入研發創新與品牌,行銷至新興市場。再則,為加速發展新興產業、轉化台灣在光電與半導體的堅強實力,經濟部也配合行政院政策將資源鎖定於推動六大產業,包含生物科技與醫療照護、綠能產業、文化創意、精緻農業與觀光旅遊產業,近來又調整再加上推動包含雲端運(cloud computing)、智慧電動車(例如電動機車)發展、綠色建築材料與發明專利產業化,以保有台灣在專利智慧化與創意商業化之智慧財的四項智慧型產業;另一方面,也將積極推動十項服務業發展,除作為製造業之提升以及因應服務業國際化的做法,加強促進華文電子商務、教育產業、會議展覽、數位內容與善WiMAXICT科技的金融服務。

台灣證券交易所薛董事長在「台灣資本市場的展望」專題演講中,則點出台灣證券市場的利基主要在於「市值GDP比重高」、「市場本益比、股利率、成交值周轉率表現突出」、「資本市場高科技產業比重高,具有群聚的效果」與「外資占股市比重逐年上升」等,也因此可進一步觀察到台灣資本市場的細部特徵,例如以外國企業來IPOTDR中屬科技業比重高、矽谷與日本科技事業均表達高度來台上市意願,以及在台以科技事業上市標準之企業歷年來共51家,迄今尚48家仍在集中市場交易,僅3家下市,在前述特性下如要打造台灣成為亞洲NASDAQ,則必須從持續推動資本市場發行面及交易面的改革著手。

至於面對兩岸資本市場的態度,則可從現階段兩岸已由過去高度管制逐步到法規鬆綁後之增溫關係看出部分成果,例如開放海外台商回台上市與擴大外國企業來台上市,同時也已開放香ETF直接跨境與連結ETF上市交易。因此未來兩岸金MOU生效情況下,將允許兩岸金融監理機關監理資訊的交換、落實資訊保密、執行金融檢查與持續保持聯繫與危機處理等,此外,未來不QDII可來台投資證券市場,台灣金融業也可赴大陸投資與設立營業據點。至於在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ECFA)後,也因為兩岸三地市場產業互補性高而具有新思維與新未來。

知識經濟綠色能源產業轉型資本市場服務業創新智慧電網自由貿易APEC成長策略區域整合台灣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