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國際永續城市與綠色城鎮之績效評鑑指標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國際永續城市與綠色城鎮之績效評鑑指標

鄭柏彥、楊海嵐  (2012/08/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8期》

聯合國根據各國的統計,每兩年發布一次「聯合國世界城市化展望」(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依據2011年版說明,2010年全球共有69億人口,居住於城市的人口占51.6%。但未來全球城市化的程度將愈來愈高,至2050年,全球共93億人口,其中約有67%將集中在城市。然而城市也是化石能源耗用與環境破壞的據點,例如:溫室氣體排放、大量廢棄物的產生與土壤、空氣,以及水汙染。若按照現有城市的形式擴大規模,對於環境的破壞恐將危及人類的存亡。

因此智慧城市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但智慧城市的概念與定義很多,專注的面向包括:節能、減碳、資源循環、環境綠化、生態、低碳建築、綠色運輸、健康、教育、生活、社區實施節能減碳之潛力。除了提出利用最新技術提高能源效率,貫徹環保型城市發展,也兼顧生活便利與城市魅力等面向發展。綜言之,智慧城市應要綜合高技術、便利性、環境永續三種屬性。

對於城市的永續性而言,最重要當屬環境永續的面向,目前國際已有數種針對永續城市、綠色城市的評選標準。在環保低碳意識抬頭下,國際間對於城市是否具有永續的概念愈來愈強烈。因此本文彙整國際間推動永續城市與綠色城鎮之績效指標,提供未來我國發展永續城市與綠色城鎮之參考。

 

都市永續指標

都市永續指標(The Urban Sustainability Index)是由中國與哥倫比亞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及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合作,內容為透過指標衡量城市永續發展。由於中國擁有數量眾多的城市,最適合作為都市永續指標之評估對象。

該指標主要分為民生需求、資源效率、環境整潔、環保建設以及永續承諾五個構面;各構面下有共計18個指標進行衡量,分別是水源供給、住宅、教育、水源需求、廢棄物回收、電力、重工業生產占GDP比率、空氣汙染、工業汙染、廢水處理、廢棄物管理、都市人口密度、大眾運輸、公共綠地、綠色建築、智慧就業及環境保護投資(表1)。透過各指標的平均作為基準,進行標準化指標分數,使得指標具有一致性。指標的加總並沒有分配權重,以避免任何對於指標的主觀假設。

 

1  都市永續指標
 

歐洲綠色首都獎

歐洲綠色首都獎是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設立的獎項,目的在鼓勵城市改善都市生活品質,進行城市規劃時盼望歐洲各政府能重視環保意識。這個獎項的目的有下列三點:(1)表揚對都市環境改善具有長期持續提升績效的城市;(2)鼓勵城市對於未來環境改善和永續的發展,提出持續、有遠大目標的承諾;(3)提供典範,可刺激其他城市,並推動歐洲最佳作法和經驗。

在審查項目上,歐洲綠色首都的著重的構面共有八項: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貢獻、社區交通、永續土地利用及都市綠地、空氣品質、噪音汙染、廢棄物產生和管理、水資源消耗與汙水處理、環境管理。八個構面再細分為28個指標進行量化評估(表2)。綠色首都獎並沒有將指標進行標準化,而是將指標作為評選之參考依據。

都市永續指標綠色城市智慧城市能源效率綠色建築低碳交通環境永續碳排放指標資源管理政策評比工具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