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亞洲社會創新發展趨勢——以新加坡為例
許淑玉 (2016/09/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9期》
我們的世界正面臨食安風暴、弱勢無依、失業、貧富差距、經濟挑戰、破產潮、社會階層化、環境破壞、高齡化、教育、健康、水、氣候等問題,這些挑戰迫使政府、企業與人們討論的創新,不再是重複圍繞著單純的研發與創新,進而轉向為我們是否能倚賴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來弭平社會上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用創新的方式改變人的行為與態度,甚至用新的商業模式,在追求永續經營的前提下協助社會轉變、改善社會問題。
在諸多針對社會創新等相關問題的討論中,「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一詞亦同時被提及,根據Nathaniel Smith (2014)的說法,社會創新是用較新的方法來改變人的行為與態度,進而解決社會問題,其操作方式可能包括:社會企業運作、創投、新服務、立法、創新設計、活動、政策推動與研究等;而社會企業則是社會創新議題下被認為能夠具備較為廣泛且深遠影響的一條路,因此在社會創新議題中社會企業的討論熱度高且重要,其意義在於企業能規劃出有效的商業模式,透過長期經營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企業性質介於一般企業(Enterprise)與非政府公益團體(NGO)之間,稱為社會企業。
過去幾年,大多數人關注的是歐美地區所推動的社會創新,並以其為標竿,但亞洲國家也有許多地區正熱烈討論推動有關社會創新的議題,例如:韓國、中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門、香港、台灣等;其中,新加坡在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熱烈進行,有許多案例值得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參考。本文鎖定新加坡作為社會創新討論的主要區域,為了讓新加坡社會創新發展面貌更完善,以下將先說明目前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環境與狀況,接續探討在社會創新上,特別是社會企業相關的主要推動現況,最後分析相關案例,俾作為我國未來社會創新之參考。
全球最適合做生意的國家―新加坡
根據2016年7月中央通訊社刊載,全球風險管理公司品克頓(Pinkerton)發表的報告顯示,新加坡是全世界最安全、最適合做生意的國家,政經穩定、基礎建設完備、高度發展、語言中西合璧,在全球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影響下,2015年新加坡的GDP實質增長2%,人均所得是台灣的兩倍以上(約52,755美元,折合約新台幣169萬元),新加坡產值最高的五種產業分別為製造、建築、批發零售貿易、金融保險服務及商業服務業,也是跨國企業發展的首選之地。
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生態系統、新加坡模式、公私協力、創業輔導、社會影響力、政府支持、創新商業模式、永續經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