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生專欄】海耶克青年時期的學術活動
施建生 (2006/11/13)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1期》
海耶克於1924年5月留美返國後,當即赴維也納商會向米塞斯(L. von. Mises)報告經過與心得。他認為據他觀察美國近年來在經濟理論方面並無多大發展,但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則頗有卓著成績,尤其是使用新型的統計技術運用頗值效法。同時,密契爾(W.C. Mitchell)教授為探究經濟變動趨勢而組織一個國民經濟研究院(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亦很有意義。再者對於如何運用貨幣政策以謀經濟之穩定的研究亦在熱烈進行,其成果如何可予注視。米氏聽了以後頗為贊許,並無多言。
接著海耶克自然重回他在出國前米塞斯為他保留的工作,這一工作原是他於1921年獲得維也納大學法學博士後就已擔任,雖然在出國前已擔任了一年半,但因在此期間他同時還在維也納大學繼續攻讀另一政治學博士學位,忙於從事論文的撰寫,所以與米塞斯的接觸機會並不多,只知他是一位工作效率很高的主管,每天只要花二小時就可將公事辦妥,桌上從無公文的積壓,其餘時間都可從事研究與寫作。這次回來以後,接觸的機會就日益增加。首先要處理的自然是他們所擔任職務的日常工作,接著就是參加米氏組織的一個私人研討會(Privatseminar),這是米塞斯的學術活動中心,也是當時維也納討論經濟以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重要場所。這一研討會早在1920年即已成立,參加的都是一群大學已畢業的青年,他們都是自願參加的,與維也納大學並無關係。每年10月起到翌年6月止,每隔二週集會一次,地點就是他在維也納商會的辦公室,他的辦公室相當大,可容25人。維也納商會是一個政府的附屬機構,他是該會的法律顧問與財金專家,主要的任務在協助政府如何從事制訂法案,這是他的主要職業。雖然他也同時在維也納大學任教,但這是兼職。
當時參加的主要是經濟學家,除海耶克外,還有哈伯勒(Gottfried von Haberler)、馬赫勒卜(Fritz Machlup)、麻根斯坦(Oskar Morgenstem)、羅森斯坦洛旦(Paul N, Rosentern-Rodan)等等,但也有哲學考夫曼(Felix Kaufman),社會學家許茲(Alfred Sclutz)等。討論的題目常常是關於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問題,很少討論經濟理論中的特殊問題(除了那些有關主觀價值論問題以外)。不過,對於經濟政策問題則時常討論,而且總是從各種社會哲學對於它們所發生的影響角度入手。(H. A. Hayek, The Collected Work of F. A. Hayek, vol.4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92, pp.153~4,此書以後簡稱CW, IV)這一集會都在晚上七時進行,發言甚為熱烈,大約進行到晚上十時則都赴附近一家義大利餐廳用餐,繼續討論到了十一時半時。如有仍不感疲乏的就再轉到大學對面的一家咖啡館繼續聊天,米塞斯總是其中之一,一直到清晨一時才散。(Alan Ebenstern, Friedrich Hayek, A Biography, Palgrave, New York, 2001, p.41,此書以後簡稱Bio-graphy)這是一種很好的大學畢業後的教育,毋怪乎海耶克要說:「很幸運地我能在一位我在大學時很少知道的另一位經濟學家之下工作,他在我未來的十年中就成為我思想發展上一位主要的導師,他就是米塞斯。」(F. A. Hayek, Money, Capital & Fluctuation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84. p.1,此書以後簡稱MCF)。實際上,奧國學派的第四代可以說都是受到他的啟導而培養出來。米氏自己是奧國學派的第三代,上述的幾位經濟學家都是該學派第四代的傑出人物。但米塞斯卻不是維也納大學的正式教授,而始終是一位僅具有在大學講授資格的Privatdozen(姑且譯之為講師)。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須從中歐德語國家之大學組織的制度說起。
海耶克、米塞斯、維也納商會、學術活動、經濟學研討會、奧國學派、維也納大學、貨幣理論、經濟景氣循環、倫敦經濟學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