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ICT產業跨業融合的發展契機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ICT產業跨業融合的發展契機

黃純皜  (2014/11/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1期》

我國資通訊(ICT)產業在近年快速的典範轉移過程中,正面臨產業轉型的巨大衝擊。主因為國內ICT產業過度著重於硬體代工製造,忽略世界各大龍頭廠商早已朝向「硬體+軟體+服務」的商業模式發展,使得國內廠商不但必須面對激烈的跨業競爭,還得承受毛利率不斷被侵蝕的窘境。

以筆記型電腦為例,自2001年起筆電需求開始快速上升,PDA、Eee PC及可攜帶式筆電的推出,改變消費者以桌上型電腦為主的使用習慣。然而,儘管筆記型電腦的需求大幅上升,代工的毛利率卻不斷下滑,筆電的十年榮景在2011年達到顛峰後,2012年銷售開始出現雙位數的衰退,而自2010年蘋果推出平板裝置iPad後,啟動了平板電腦取代筆電成為主流的趨勢,同時,電腦產品市場主導的Wintel集團勢力逐漸消失,形成ICT整體產業鏈的巨大轉變(附圖)。

  

   全球電腦產品出貨比重

 

ICT產業的典範轉移現象

然而,電腦產業的停滯不前,並非全因平板電腦的崛起所致,早在智慧型裝置尚未出現的2004年電腦產品的出貨成長即開始趨緩,消費者找不到更換個人電腦的理由,尤其2007年蘋果首次推出iPhone以後,其行動化、雲端化、個人化的特色澈底改變整體消費市場,從硬體到軟體到服務,蘋果架設自己專屬的iOS作業系統及Apple Store平台,以人性化的需求角度出發,新增其作業平台中的內容產品,建構出以智慧型裝置為基礎的新興服務需求。

隨著硬體終端趨勢的改變,作業系統也產生相應的典範轉移,過去Windows作業系統及Intel處理器幾乎主導整個PC市場,在2000~2005年間甚至達到98%的占有率。2010年後蘋果所帶動的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風潮,使得iOS使用者急速攀升,Google所推出的Android開放式平台,更成為現今智慧型行動裝置搭載率最高的作業系統。儘管平板電腦未能完全取代傳統個人電腦,卻大幅侵蝕Wintel的市占率,2012年Wintel架構平台的占有率僅剩下35%,而隨著Windows的衰落,2013年起Intel決定與Google合作,將發展重心轉向Android相容性晶片的研發,正式宣告Wintel集團的瓦解。

在硬體和作業系統的典範轉移浪潮下,全球ICT產業早已產生革命性的改變,應用軟體的變化更為明顯,每天有數以千計的App不斷地被開發出來,透過搭載的行動裝置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軟體業不再是過去由大廠商引領市場潮流,而是由各式各樣的小公司,開發出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創新軟體,進而成為主流。未來台灣的ICT產業勢必走向硬體、軟體與服務整合的新興商業模式,硬體裝置不再是消費者最側重的挑選項目,而是搭載於硬體內的應用軟體、服務以及內容商品。因此,只有當國內企業確實意識到ICT產業的軟硬體整合、跨領域融合的必要性時,才有可能突破現今國內硬體製造的微利瓶頸。

軟硬體整合ICT轉型工業4.0物聯網數位製造創意經濟應用軟體生產自動化智慧行動裝置平台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