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ICT引領金融創新大趨勢
簡淑綺 (2015/05/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5期》
在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持裝置、雲端運算、巨量資料與社群媒體快速發展,改變消費者購物習慣與支付行為,透過網路或行動通訊購物的交易金額持續增加,各種新支付方式與工具也應運而生。電子支付工具不僅可以協助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市場運作效率,此外,ICT科技創新與運用,產生多元的金融創新模式,如網路信貸(P2P)、群眾募資(Crowdfunding)、個人理財、金融商品導購、巨量資料(Big Data)應用個人信用評等,而這些多元創新金融服務崛起,許多是非金融機構提供,切進傳統銀行忽略或不重視的領域,創造另一波金融商機。
過去金融業經營模式是提供代做交易(存、取、兌現支票、貸款)與安全保管存戶的款項,進而引導客戶善盡資源分配,從而賺取合理的報酬的行業。隨著數位環境的來到,面對非金融機構利用ICT技術強食金融商機,金融業服務顧客的方式、內涵也正在改變,乃至經營型態正經歷深刻的變化。因此,如何掌握金融科技創新(Fintech Innovation)的新趨勢,積極進行數位轉型,邁向銀行3.0目標,實為國內銀行現階段重要的課題與任務。
支付方式的改變: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與虛擬貨幣的興起
近來行政院張善政副院長表示,到夜市吃蚵仔麵線不用帶錢,可透過智慧手機上網,以第三方支付內的儲值帳戶付款,即是目前因ICT發展影響金融支付方式改變的案例。所謂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消費者通過行動終端(通常是手機、PAD等)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帳務支付的一種支付方式。
換言之,行動支付將傳統錢包、信用卡、折價券、讀卡機等相關金融支付均整合在智慧型手機中,藉以完成約定/非約定轉帳、帳單繳費/繳稅、實體商店/虛擬網路商店的行動消費轉帳等帳務性交易。目前使用ICT技術的類型,主要包括:行動裝置外接感應設備(例如:手機殼裝有悠遊卡晶片)、使用電信商開設的金融平台、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技術加APP軟體(串連各種金融卡片、電子錢包)、APP軟體利用QR Code(二維條碼,連接網路刷卡系統、金融卡轉帳系統)與 APP軟體直接使用電子錢包、在手機上加上讀卡機變為行動刷卡機(mPOS)。
(一)行動支付
行動支付除了帶來支付工具的改變之外,也帶來企業行銷方式的改變,因此目前智慧商務正朝向「虛實整合Online to Offline、Offline to Online/O2O」發展,企業可透過行動裝置觸及消費者,簡化活動方式,消費者在智慧型行動載具上,就可完成購買程序,藉由實體通路或虛擬網路,結合折價券優惠機制,刺激消費者從虛擬網路,回到實體通路進行消費。除了借助行動裝置(Mobil),更有企業連結社群力量(Social)與即時定位的適地性服務(Local),提出SoLoMo概念,提供多元、無縫服務。此外也有業者結合行動裝置、前端裝置、數位內容、應用服務與在地資訊所形成近端商務行銷,即依據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推送互動行銷內容至商家場域近端客戶之行動裝置,導引消費者至實體商家,並透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NFC與QR Code等技術提供互動行銷內容,提升到店率並刺激消費。換言之,透過虛實整合智慧感知技術,使用者在提供優惠活動的看板前,瀏覽相關內容,藉由搖動智慧型手機,便能下載優惠券,再至優惠店家出示手機畫面即可,因此,許多新興的商務模式創新,將不斷帶動行動支付市場規模擴大。
金融科技創新、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阿里小貸、巨量資料分析、互聯網金融、P2P信貸平台、群眾募資、數位銀行轉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