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農業法人科技專案計畫績效評估機制
歐俞欣 (2009/02/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2期》
農業科專緣起及推動情形
過去農委會推行科技計畫,大多為補助或委託大專院校及財團法人辦理之計畫,或農委會所屬試驗機關自行辦理計畫,計畫數量繁多,較無全面整合型計畫及突顯農業重點發展之策略;且各研發計畫重複性高,導致各項計畫平均分配經費顯少,研發能量與績效目標難以發揮且衡量。因此農委會依據「2002年行政院產業科技策略(SRB)會議」結論,研擬農業科技研究發展專案計畫,以整合學界、法人、業界各方研發體系資源,達成有效運用農業科技研發人力及資源整合之目的。
據此,農委會於94年1月20日公布實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科技專案計畫實施要點」,以為實施農業科專之依據,推動農業科專計畫,以促進農業相關技術研發環境,融合學界、法人、業界研發資源,配合施政推動產業化導向科技研發計畫,促成農業產業升級。
95年度以法人機構先行實施農業科專,依照法人機構過去執行農業科技計畫之經驗,將符合農業科技所擁有之農、林、食品、資源、防疫檢疫等科技專案進行整合,以跨領域、整合型與延續性之政策目標推動,並配合績效考評制度,審查計畫產出成果,作為後續計畫持續支持及研究資源分配之決策依據,以達計畫控管之作業。
96年度正式推動業界科專,鼓勵農企業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及提升產業競爭力;未來也將納入學界科專,結合學界研發能量,投入產業發展及政策專案研究,完備我國農業科技研發人力及財力資源最適運用之目的。
推動農業科專績效考評之目的
自95年開始以法人單位首要試行農業科專績效考評制度,並辦理長達三年度績效評估作業,希冀推動農業科專績效考評,達成以下之目的:
1.訂定具有農業特色項目指標,依領域別邀請專家、學者之方式考核各受評計畫成效,檢視農業科專計畫推動效益及成果檢討,作為農委會實施法人科專之方向定位、規劃與成果管理。
2.藉由統整計畫執行成效及促進農業相關研發技術,彰顯農委會近年來推動重大科技計畫專案成果,展現其關鍵技術發展策略。
3.檢視其經費資源投入對於科技計畫成果研發效益,作為農委會科專資源分配之依據。
本文以下將針對農業法人科專推動沿革、考評機制、作業流程與方式,介紹農業科專考評機制。
農業法人科專計畫績效評估機制
(一)農業法人科專推動沿革
為集中研發能量,強化農業科技專案計畫執行成效,農委會94年度統計16個農業法人機構研提之76個科技計畫,將具有轉型為科專計畫條件之科技計畫,進行整併作業,藉以發展關鍵性科專計畫,整併後為6項法人科專計畫,由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財團法人台灣香蕉研究所、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以及財團法人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共計5個法人機構執行3年期程之科專計畫,並於95~97年期間,每年舉辦績效考評會議,期望法人科專扮演展現農業科技專案成果試行之使命任務。95~97年度法人科專績效考評試行計畫如表1所示:
農業科專、科技計畫、跨領域合作、創新研發、產業化、績效考評、資源整合、農業競爭力、技術移轉、商業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