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如何突破高失業低薪資的瓶頸?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如何突破高失業低薪資的瓶頸?

李長泰  (2013/01/10)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期》

全球景氣再現陰霾

   走2008~2009年的金融海嘯摧殘之後,在歐美等先進國家政府皆祭出強力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來挽救經濟頹勢的情況下2010年全球經濟景氣出現了明顯的反彈,各GDP成長率都由負轉正,但2010年全球經濟逐漸邁向復甦的同時,失業率並未隨著整體景氣向上而有明顯的改善。

   從先進國家的數據來看(圖12008年美國失業率5.8%,德7.6%,法7.8%,英5.6%,義大6.8%,西班11.3%,金融海嘯2010年美國失業率上升9.6%,法9.7%,英7.9%,義大8.4%,西班20.1%,僅德國下降7.1%,即便2010年全球經濟明顯好轉,2011年失業數據除了德國持續下降之外,美國與法國雖然2010年為低,單仍遠低於海嘯發生前的水準,而英國、義大利、西班牙更是呈現持續上升的走勢,顯見金融海嘯後全球雖景氣回溫,但卻是處於失業型復(jobless recovery)的情況之中。

 

1  歐美國家失業率走勢

 

失業現象無法改善

   失業型復甦的負面影響也成為景氣無法順利回升,以及全球經濟再次反轉向下的重要關鍵。IMF201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3.3%,主要經濟1.3%,新興經濟5.3%,都2011年的表現下滑,2012年整體經濟表現最差的歐元區,失業率問題也益趨嚴重。根IMF預估的資料顯示,除德國之外,法國失業10.1%、英8.1%、義大10.6%、西班24.9%,皆呈現2011年更為嚴峻的情勢。另外,美國失業率雖可能小幅回落8.2%,但仍20085.8%2.4個百分點,加上目前各預測機構對2013年全球主要國家經濟表現預測仍相對保守,短期之內失業問題將持續困擾各國政府,甚至可能演變成中長期拖累景氣表現的重要因素。

   在失業問題普遍困擾著世界主要國家之際,我國的失業情形無法有效改善,也是政府急欲處理的問題之一。從近年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來看(圖2),整體失業率雖然2009年的高5.85%,下降20114.39%,但進2012年之後失業情形改善的腳步就陷入停滯的狀態201210月失業率4.33%,僅2011年減0.06個百分點;失業人數49萬人,則2011年相當。
 

2  台灣失業率與失業人數
 

青年失業與高學歷失業最為嚴重

   除了整體失業率數據之外,若就細部分類的情況加以觀察,2001年我國各年齡層中失業率最高者15~1913.64%,當20~24歲的失業率9.65%2009年經歷金融海嘯之20~24歲的失業率上升14.67%,成為各年齡層中失業率最高的族群,此後便一直維持在各年齡層最高。另外,若2001年作為基期來比較各期的失業率,不難發現20~24歲,以25~29歲兩個年齡層的失業相對比例呈現持續攀高,前者201210月的失業率20011.48倍,後者1.32倍,比例都超1,表示這兩個年齡層的失業情形在過去十年並沒有出現改善。而若是觀察各年齡層失業率與該年整體失業率數據的相對情況,也可以發現同樣的20~24歲,以25~29歲兩個年齡層中,失業現象惡化的情況最為明顯,其20121020~24歲的失業率為整體失業率3.292001年時2.11倍)25~291.6620011.19倍)。總和上述分析,顯示在我國失業結構中,青年失業問題相當嚴重(附注),而且情勢還在持續惡化中(1)。

結構性失業高學歷失業薪資停滯學用落差非典型就業產業轉型職業訓練教育改革勞動市場實質薪資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